很多人都了解過應用于B2B的大數據獲客系統,在降本增效方面所向披靡。但對于剛接觸這個概念的老板來說,不清楚它是如何降低獲客成本的,又有多精準。
接下來我從數據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1.低客戶獲取成本:產品:大數據獲客系統+智能出站機器人
已知情況:大數據庫中每條線索約0.01元,撥號碼產生的電話費為0.1 ~ 0.2元,機器人每呼出一次需要0.1元。
根據之前的數據,每個機器人每天約800~1000個外撥電話,能達到200 kp(企業關鍵人物),最終能產生5個左右的高意向客戶,并索要每個客戶花費的客戶成本。
甲:每人大約12元。
具體最高成本為:
系統線索費A: 0.01x1000次=¥10。
電話費b:200 = 40元
機器人損耗c: C:0.1x200=¥20。
因此,獲客成本為:(10+40+20)/5=¥14/人(最大)。
成本下來了,接下來就看線索的準確性了。
2.準確的線索獲客系統利用大數據技術,接入全網公共數據源,如企業官網、B2B平臺、年報、垂直門戶、地圖、招聘網站、競價等上千個數據源。
我們要找的目標線索也在這些數據庫里,包括每個老板及其業務負責人的聯系方式。會比你自己去找客戶,或者用線上推廣(其實很多行業的老板在忙的時候都不怎么接觸線上渠道)更高效,更精準。
談完成本和效率,作為新手,如何在魚龍混雜的市場中選擇大數據采集產品和智能出站機器人?
在此,再次披露業內唯一知曉的“2+1”參考標準:
1.一定要找有核心技術研發實力的公司。2.不要在違法的邊緣瘋狂嘗試。貴的不一定是好貨,便宜的一定沒有好貨。不要貪小便宜。
前兩年抓的很厲害。我之前認識一個賣數據的,他被保釋了10W。
1.智能出站機器人選擇“機器人使用模式”
據了解,一般為客戶提供大數據系統的公司,也會提供智能出站機器人服務,可以一起買,也可以分開買,根據需求而定。
但在外呼機器人的盈利模式中,一般有兩種模式:賺話費模式+機器人使用模式。強烈建議買后者。
電話收費模式
就是你每個月交話費,公司給你運營。系統后臺不會真的給客戶,只是截圖,很大程度上是“假來電”。
對于代購用戶來說,無法知道哪些是去話,哪些是接通的,接通的具體情況根本不清楚。最重要的是成本會相對不可控。
這款的話費是0.25~0.3元/通話。(總的來說,成本比0.2元里的要高,這也是充話費的模式,不是宣傳的機器人使用模式。)
機器人使用模式
主要成本是使用的機器人數量。價格和數據更加透明,打多少電話收多少錢,系統可以由企業自行登錄,根據數據調整外呼方案。
正常情況下,話費大概是0.09~0.15元。相對成本更可控。
某智能機撥號數據后臺截圖↑ ↑
綜上買數據系統了解一下:數據量+篩選維度+更新速度。
買個機器人:機器人后臺系統可以自己登錄+話費在正常充電范圍,自己充值。
純手工碼字,求轉發,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