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王新1月6日電(通訊員王雪記者趙保輝)“科技正在助力海洋產業的智能化升級?!鼻鄭u聚亞陽藻業集團董事長吳說,創新技術的應用,使原料產值從每噸20萬元躍升至200萬元。不僅僅是海洋產業,吳道出了青島西海岸新區眾多從事實體經濟的企業家的切身感受,也凸顯了新區的科技創新生態。放眼西海岸新區,科技創新對實體經濟的支撐和賦能進入更深層次、更廣范圍。兩者深度融合,全面推動科技成果進入新區經濟社會主戰場,進一步形成強大的“新動能” 為高質量發展,為實體經濟“上行”而奮斗。
勢頭的背后,來自于新區的科技創新:2022年,全市唯一的省級船舶工業創新創業社區落戶新區,新增省級技術創新中心1個、省級新R&D機構2個、省級院士工作站1個,獲批市級重點實驗室25個、市級技術創新中心52個、市級企業R&D中心289個,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總數突破600個,工業企業R&D機構覆蓋率提升28個百分點。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達到1142家,占全市的16.2%,高新技術企業預計達到1100家。 占全市的16.7%。35家企業入選省級科技龍頭企業和首批省級科技巨人企業,居全市首位。
攻克核心技術,解決“卡脖子”問題
如何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究,有效解決制約重點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難題?這是實體經濟發展的永恒話題。2021年8月,西海岸新區在國家級新區率先探索實施“揭榜”調研機制,瞄準產業發展現實需求痛點,以市場競爭機制激發創新活力,“貼榜”聚智聚能,“揭榜”驗金。
區工信局(科技局、大數據局)副局長李向海介紹,“揭榜”的重點研究機制是,以難以自行解決行業重大需求或關鍵技術問題的單位為發布單位,區工信局根據新區產業發展情況和收集到的技術需求,組織專家進行論證, 然后面向全國發布名單,由符合條件的高校、科研機構、R&D實力企業等創新主體聯合體主動揭曉名單。
“得知新區征集企業技術需求后,我們第一時間上報了需求?!币恢币詠?,青島沈飛安達環保材料有限公司都在尋找解決廢棄鋼渣分類再利用問題的方法?!皼]想到還有一個真正適應我們企業需求的技術團隊?!鼻鄭u沈飛安達環保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偉高興地說。
山東科技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的魯德安·先軍和他的團隊公布了這份名單。在路先軍團隊明確了鋼渣利用率低的原因后,基于鋼渣礦渣的化學成分和性能特點,提出了鋼渣礦渣復合超細粉體的創新方案,這是青島沈飛安達環保材料有限公司急需的關鍵技術,“名單發布后,我們團隊主動對接,多次深入企業了解需求,就企業目前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北R先軍告訴記者。
“‘揭榜牽頭’機制打破了‘線性’的科技項目管理程序,以‘市場化思維’實現了企業技術需求與高??蒲袆撔鲁晒木珳蕦?。李祥海告訴記者,2022年,新區“揭榜”項目名單中,科技特派員注冊93人,涉及59項技術要求。借助“揭榜”調研機制,新區企業R&D投資強度為2.254%,R&D投資總量居全市首位。
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37項科技成果獲得2021年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占全省的12.21%;9項專利成果獲得山東省專利獎,占全省的9%...數據顯示,新區科技創新碩果累累。這些成績固然可喜,但產生科技成果的最終目的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所以新區要盡一切努力讓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我們必須加快科技成果在地方的轉化."區工信局(科技局、大數據局)局長隋告訴記者,新區將聚集行業創新資源,推動海洋裝備、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每個項目最高資助400萬元。同時,依托山東軍民兩用技術交易平臺,建設運營高??萍汲晒灰字行?,將新區技術交易市場與“校企通”人才成果轉化平臺對接,加快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市場。
更多樣的轉化路徑,更有力的扶持政策,彰顯了新區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重視,讓人們在generate中清晰感受到這座創新活力之城的持續活力。
培養創新主體激活發展“動力源”
坐落于新區的青島中加特電氣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研發和生產智能電機及自動控制產品的高科技企業。
被認定為國家級專業化創新型“小巨人”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山東省智能工廠、青島市智能工廠。連續三年入選全球獨角獸500強;入選中國5G全連接工廠十大試點示范...自2013年投產以來,中國蓋特不斷搶占工業互聯網高地,加快數字化進程,僅用10年時間,成為新區“專精創新”企業中的佼佼者。
“科技創新是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和主賽道?!敝屑烟仉姎庥邢薰究偣こ處熕纬闪终J為,只有抓住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才能創造獨特的競爭力。
“科技正在成為新區產業升級的工具?!彼逭f,新區正在不遺余力地培養更多的創新主體。近年來,新區引導企業將新技術、新模式貫穿R&D、生產、管理、經營全過程。指導企業根據申報條件,做好年度財務報表、專項審計報告、相關實踐成果、知識產權等重要評價數據的整理核實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區共認定4家國家級、11家省級、14家市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29家,認定總數全市領先。
未來,新區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過科技創新平臺培育和引導企業發揮引領作用,不斷完善制度建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究,提升新區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本文來自【青島王新】,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和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