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斤的竹筒,短短幾秒鐘就被分割成粗細均勻的竹條;120多根竹條在60多秒內捆扎完畢,整齊地擺放在旁邊的空地上,等待上游企業提貨...這幾天,清苑縣龍宮鄉中村的志龍竹制品“工夫作坊”里,30多名工人一直在加工。據作坊負責人介紹,這段時間是竹子切割和作坊加工的旺季,每天都很忙。
同樣的場景也出現在龍宮村的鴻興竹制品“功夫作坊”里。10多名工人正在快速組裝,幾十秒鐘,一排竹制褲夾就包裝好了。大家就像一場比賽,你追我趕。這個作坊的產品主要銷往義烏,出口國外,年產值170萬元?!拔乙话愣家诩易鲲?,接送孩子。我在車間的工作時間比較靈活,工資按件結算,平均每個月收入3000元左右?!避囬g的老員工吳梅芳說。
“龍宮是中國竹業之鄉。農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來自竹子,其中85%從事竹子及相關產業。竹制品“共榮坊”最具代表性,對該鄉竹產業發展和帶領群眾致富具有重要意義。"龍宮鄉黨委委員、組織委員葉海壽說,該鄉正在進一步規范提升竹制品加工"共富車間",通過星級評定、政策扶持等措施,不斷做大做強竹產業,探索打造示范黨建聯盟、村企結對、結對幫扶、邊境聯動等一批"共富車間"。
“共榮車間”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農民。清苑縣清苑竹木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竹筷、竹砧板等竹制品。為了增加周邊老弱低收入者的收入,清遠竹木與龍宮相關作坊合作,定期將生產出來的筷子運到作坊,由作坊負責組織村民包裝,完成后再由企業回收。每天參與包裝的村民都有100元到200元不等的收入。今年以來,企業帶動村民增收20多萬元。
“作坊”是龍宮竹產業發展的特色形式之一,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已形成規模?!懊颗_機器都在響,家家戶戶都在忙著加工,人人都是小老板”的繁榮景象,是現實最生動的寫照。近年來,該鄉結合多元產業發展,主動探索建設不同類型的“共富作坊”,如蓮湖村茄子“共富作坊”、桃園村黃精“共富作坊”、小林元村白茶“共富作坊”、龍宮村加工“共富作坊”等。
截至目前,龍宮鄉“共富工場”實現產值3500多萬元,幫助420多名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為村集體和村民增收640多萬元?!跋乱徊?,我們將在黨建引領下,根據各村產業發展特點,探索推進一村一特色的‘共富作坊’建設,繼續深化創新,推進共富之路,努力把龍宮打造成浙閩竹業加工第一鄉?!饼垖m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徐海建說。
慶元縣龍宮鄉積極結合“多種經營”產業發展,探索建設不同類型的“共同富裕作坊”,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為村集體和村民增收640多萬元,作坊里開出了“共同富裕之花”。
本文來自【報業傳媒集團】,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和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