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湖南醴陵是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鞍兹缬?、明如鏡、薄如紙、響如磬”的東方陶瓷藝術高峰就產于此。
千年窯火,持續傳承。今天的醴陵陶瓷,深度融入時代潮流,逐漸形成多點開花,一串珠的格局。只爭朝夕,未來可期。瓷都醴陵,正以陶瓷特色小鎮為總指揮部,加速進入縣域經濟千億時代,將醴陵陶瓷的名片打磨得更加亮麗。
紅網始終發布專題報道《相約千年瓷》,用鏡頭和文字記錄千年瓷都醴陵的新故事和新氣象。
紅網新聞記者肖、醴陵報道。
琺瑯彩的脈動已經流傳了幾千年。始于東漢,盛于清末。
在陶瓷的發展歷程中,矗立著一座不朽的豐碑——湖南陶瓷學院。追溯陶瓷研究所的前身,1905年,追隨熊希齡先生的實業救國夢想,先后在醴陵創辦了“湖南官瓷學堂”和“湖南瓷器公司”,聘請景德鎮的技術工人從日本引進技術、設備和技師。
1907年,湖南瓷業公司成功生產出釉下彩瓷器,被選為清宮御用瓷器。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獎,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巔峰”。
戰后,湖南瓷業公司倒閉,琺瑯繁榮程度下降,釉下彩瓷器生產被迫中斷。
新中國成立后,1955年成立醴陵陶瓷研究所,1983年更名為湖南陶瓷研究所。陶瓷研究所的出現,使醴陵釉下五彩瓷第一次獲得重生,成為國內知名的陶瓷研究所。這里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生產了1500多件日用瓷器和國禮瓷器,成為名副其實的當代官窯,代表了湖南省乃至全國釉下彩瓷器的最高工藝水平。
閆濤學院是醴陵陶瓷的“黃埔軍?!?。從這里走出了吳壽祺、許、唐寒初、林家湖、鄧、、、羅、丁華漢、熊圣貴、鄧景元、陳、、唐錫槐、佘華、文等代表人物。還有25位國家級大師,90多位省級大師,他們挺起了醴陵陶瓷發展的脊梁,實現了醴陵陶瓷的快速發展。
2020年6月,原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移交醴陵市人民政府管理,百年陶瓷研究所“再出發”。
“閆濤學會的歷史變遷與醴陵釉下五彩的誕生和發展密切相關。醴陵的每一位當代陶瓷大師都與閆濤有著不解之緣。無論人才、技術、科研,閆濤所都像醴陵釉下的一臺五彩繽紛的‘發動機’,起著強大的推動作用?!焙鲜√沾裳芯克嚓P負責人陳智強表示,“在新的時代,陶瓷研究所將通過繼承和創新,擦亮醴陵陶瓷的名片?!?/p>
今天,我走進了閆濤研究所,那里的大師們每天都在努力工作。陶瓷研究院已成為集陶瓷檢測、研發、展示交流、教育培訓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平臺,主要圍繞產業共性問題和產業鏈空白領域,開展材料創新、工藝創新和設計創新。目前,陶瓷檢驗檢測中心已投入使用,工藝設計中心入駐陶瓷藝術家27人。
在醴陵一代代“瓷人”的努力下,陶瓷制品不再是傳統觀念的鍋碗瓢盆。醴陵陶瓷不僅在生活器皿和藝術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高級陶瓷、電瓷等工業技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氧化鋯、氧化鋁、碳化硅等新型陶瓷材料已應用于醫療器械、精密儀器、航空航天、手機配件等領域。
“未來,我們還將努力建設和完善國家陶瓷檢驗檢測中心、原輔材料研發中心、新材料研發中心、工業藝術設計中心、工業服務中心五大業務中心,引領陶瓷行業發展?!标愔菑娊榻B,新時代陶瓷研究院將瞄準“建設國內一流、開放的新R&D機構”的總體目標,真正實現“傳承、創新、開放、共生”的經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