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客觀的第三方研究為您篩選優質上市公司。
股票代碼:688025綜合評級:A
1.主營業務得分:75
1.經營分析:公司主營業務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激光器的生產和激光器件的上游采購主要是一體化生產,所以毛利率低于上游激光器件;第二塊業務是基于激光生產的激光智能裝備??蛻粢愿叨酥圃鞛橹?,屬于定制設備。毛利率高于激光,但R&D的投資也相對較高。三是公司業務的橫向延伸,包括光纖器件和一些設備配件。整體而言,公司以激光研發為基礎,構建激光與光學、測試與測量、運動控制與自動化、機器視覺等技術平臺。同時,它延伸到上游和下游, 其終端應用主要是3C電子和汽車制造(包括鋰電池生產),因此與消費電子和汽車行業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2.行業競爭格局:目前激光器的海外競爭對手主要有美國IPG集團、nlight公司及相關公司,光纖激光器的國內競爭對手主要有銳科激光、創芯激光等。該公司在中國排名第三。與國內競爭對手相比,公司的特點是產品線更廣,向下游激光設備行業延伸,在一定程度上與部分客戶存在競爭關系,業務上更加定制化,這也意味著毛利率更低,更高。激光技術門檻很高。目前玩家不多,整體競爭比較有序,行業整體需求向上。預計未來的競爭環境會相對友好。
3.行業發展前景:國產光纖激光器主要應用于高端制造領域。但隨著國內制造業的不斷升級,除傳統的3C電子、汽車制造外,半導體、液晶面板、光伏、鋰電池等生產設備對激光器的需求也在增加,行業整體增長態勢良好。高端激光市場仍掌握在少數海外廠商手中,低端產品國產化率高。隨著國內廠商技術的逐漸成熟,未來高端市場有望占據更多市場份額。
4.公司業績增長的邏輯:(1)3C和汽車制造業景氣度回升;(2)光纖激光器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3)國內替代;(4)公司盈利能力的修復。
正文中方框內的文字是正文的數據補充,可以略讀。
簡介:成立日期:2006年;辦公地點:深圳;
業務占比:激光50.81%(毛利率27.24%),激光/光學智能設備40.89%(毛利率42.01%),光纖器件3.56%(毛利率32.23%),其他4.73%;出口比例:31%;
產品和用途:激光器是一種激光產生器件,它有三大功能部件:泵浦源、增益介質和諧振腔。泵浦源為激光器提供光源,增益介質(也稱為工作物質)吸收泵浦源提供的能量并放大光。諧振腔是泵浦光源和增益介質之間的回路,諧振腔振蕩選擇模式輸出激光。
1.激光:
2.激光/光學智能設備:主要包括智能光譜檢測儀(客戶蘋果)、激光電阻調節器(客戶郭巨、厚聲電子)、芯片激光打標溯源系統(客戶AMS)、激光劃片機(客戶郭巨、厚聲電子、卡瑪亞)、VCSEL激光模組檢測系統(客戶LGIT、長電韓國等)。),以及硅片測試系統(客戶AMS)2021年,激光/光學智能設備事業部將其內部拆分為六大產品線:集成電路無源元件產品線、脆性材料產品線、激光精密打標產品線、激光焊接與連接產品線、模塊測試產品線、非標產品線。
3.光纖器件:主要包括光纖連接器和光纖組件,主要應用于光纖通信領域,包括FTTH、4G/5G基站建設、數據中心和云計算等。主要客戶包括康普通信、中興通訊、華為等光通信設備制造商。
按應用程序
1.3C電子場
(1)半導體:MOPA脈沖光纖激光器或固態激光器應用于晶圓、芯片和模塊的表面標記和劃線。
(2)PCB電路板和柔性電路的高精度標記、鉆孔和切割。
(3)ITO導電膜和銀漿蝕刻廣泛應用于各種LCD和觸摸屏。
(4)異種金屬和精密金屬板的焊接。
(5)電子數碼產品外殼的標記。
2.新能源和傳統汽車領域
(1)切割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極片和光伏電池硅片。
(2)除漆和清理模具。
(3)傳統制造領域的激光打標、激光雕刻、激光切割、焊接等,取代了噴墨打印、金屬模具鋼蝕刻、機械切割等傳統工藝。
3.激光光學智能設備:開發了多種激光光學智能設備,如智能光譜檢測儀、激光電阻調節器、芯片激光打標溯源系統、激光劃片機、VCSEL激光模組檢測系統、硅片測試系統等。,廣泛用于激光精密加工、光譜檢測、消費電子產品制造和芯片元件制造。
上下游:上游采購泵浦激光器、種子源激光器、半導體激光器、隔離器和特種光纖、光譜分析模塊、氙燈光源和皮秒激光器、光纜,下游應用于激光打標、激光焊接、材料加工和測試、通信、科研和軍事、醫療和美容、儀器和傳感器、光存儲、顯示、印刷等領域。
主要客戶:郭巨、厚生電子、干坤科技、科洛德、賽易發微電子,前五大客戶占比21.05%;其他客戶包括:英特爾、意法半導體、順絡電子、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亞迪、郭萱高科、連贏激光、AMS、蘋果等。
行業地位:國內第一家商用批量生產MOPA脈沖光纖激光器的廠商,國內激光器第三家;
競爭對手:2018年光纖激光器市場份額:美國%,銳科激光17.8%,創芯激光12.3%,美國nLight公司6.2%,美國Coherent公司5.1%,Geppet 5%,其他3.5%;
1.國外:大型激光器及激光/光學智能裝備知名企業主要有美國IPG、美國Coherence、德國通快、美國nLight、日本DISCO、美國科雷半導體等
2.國內知名激光廠商主要有銳科激光、杰普特等。國內知名的激光設備廠商有大族激光、華南理工大學、長傳科技(半導體檢測)、精密測量電子、杰普特等。
行業核心競爭力:1。產品性能指標;2.規模和成本優勢;3.客戶忠誠度;
行業發展趨勢:1。激光產業增長前景廣闊:根據工信部信息,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52.1萬輛,僅占國內汽車總銷量的13.40%,未來市場空間巨大。據相關數據顯示,到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為1401萬輛,動力電池需求為886GWh,比2019年的92GWh增長近9倍。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將推動動力電池市場的持續增長。作為動力電池生產加工所需加工設備的核心設備,激光器將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TWS耳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市場, VR可穿戴設備和智能手表不斷增長,成為行業新的快速增長點。
2.國產化趨勢: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部分進口激光產品的生產力和交付能力受到影響,國內激光加工行業需求旺盛,許多原本選擇進口激光器和進口激光加工設備的客戶開始評估使用國產激光器和激光加工設備的可能性。經過實際測評,發現國產激光器在性能、價格、服務上均優于進口激光器和進口激光加工設備。在非標定制設備、自動化程度高的激光光學智能設備、半導體和特種材料用激光設備等領域,國產化率仍然較低。比如日本Disco在半導體晶圓激光劃片行業占據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 德國LPKF在手機天線直接激光成型領域(LDS技術,是LPKF獨家專利技術)占據全球90%以上的市場份額;目前mainland China半導體設備市場國產化率不足10%,其中半導體測試設備國產化率不足5%,未來國內替代空間較大。
3.光纖激光器市場份額逐年增加,占據半壁江山:光纖激光器因其優越的性能和靈活的應用場景,在大功率加工市場和激光打標市場占據5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材料微加工市場占據32%的市場份額。根據StrategiesUnlimited的數據,2009-2018年,光纖激光器的市場銷售額從1.69億美元上升到26.03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5.5%。LaserFocusWorld數據顯示,2020年光纖激光器的市場份額已經上升到52.68%。
影響公司利潤核心因素:1 .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2.原油價格波動;3.生產能力;
其他重要事項:1。截至2022年4月19日,公司實際控制人黃淮先生增持公司股份1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11%,共計增持人民幣487.6萬元;
2.近年來,無源元件行業的大部分加工設備仍被海外設備制造商壟斷。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合資和控股公司開發了電感剝離設備、電感繞線設備、試驗機等產品。投資了一家半導體設備公司,與其合作研發測試封裝設備。目前已做出電阻測試封裝樣機,有望在集成電路無源元件行業進一步實現加工設備的進口替代。預計上述產品將成為公司未來幾年新的業績增長點。
3.智能光譜檢測儀于2014年進入A公司供應鏈,訂單增長迅速。公司預計未來幾年將繼續增加與該客戶的合作項目,市場猜測可能是HW。
二。公司治理得分:75
1.大股東及高管:大股東(黃志佳、黃淮)父子,加上同聚咨詢間接持股,合計持股31.59%,高管及員工直接和間接持股約10.54%,股權激勵非常充分。高管薪酬從50萬到150萬不等,在上市公司體系中屬于較高水平。
2.人員構成:主要是技術和生產人員。激光產業鏈對R&D和生產工藝要求高,屬于技術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公司人均收入近80萬元,人均凈利潤6萬余元,在行業內屬于中下水平,主要是2021年公司R&D費用較高,2022年很可能會有明顯改善。
3.機構持股: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包括5只公募基金,得到主流基金的高度認可。
4.股東責任(融資和分紅):近三年融資超過10億,分紅低。核心是利潤還沒有釋放。
大股東:持股比例21.38%;股權質押率:0%
管理層年齡:34-56歲,高管和員工持股情況:同聚咨詢為員工持股平臺,其中大股東持股40.49%,高管和員工直接和間接合計持股10.54%;
員工總數:1506(+222):技術622,生產522,銷售169;本科及以上學歷:611;
人均產量:2021年人均收入:79.6萬元;人均凈利潤:6.1萬元;
融資分紅:2019年上市,累計融資(一次):10.13億,累計分紅:6100萬;
三。財務分析得分:70
1.資產負債表(重點科目):公司賬面現金超過5.5億元,較為充裕,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比例合理,存貨金額較高且有所增加,應是客戶訂單備貨所致。裝備制造需要普通固定資產,有息負債約1.5億元,無償債壓力;負債率低于28%,整體資產結構健康。
2.利潤表(重點科目):2021年營收快速增長,凈利潤翻番,規模優勢初步顯現。同時,2021年公司R&D投資整體規模較大,緊跟客戶痛點,為客戶研發激光光源和激光/光學智能設備。研發支出14369萬元,同比增長42.95%。目前,公司的R&D人員規模和R&D投資規模已暫時達到公司發展需要,公司將嚴格評估每個項目的R&D費用投入。預計2022年公司R&D費用增速將有所降低,2022年凈利潤率有望進一步提升。2022年凈利潤大概率仍高于2021年。
3.關鍵財務指標分析:公司凈資產收益率波動較大,絕對值明顯低于同業。核心是其前期凈利潤未完全釋放,資產持續膨脹。毛利率有一定波動,與公司產品結構和上游設備采購成本增加有關。凈利潤率繼續修復,預計未來仍有一定提升空間。
資產負債表(Q1,2022):貨幣資金3.94,交易性金融資產1.72,應收賬款3.73,預付賬款0.15,存貨6.28(+0.5),其他流動資產0.98;長期股權投資0.37,固定資產2.94,在建工程0.56,無形資產0.89;短期借款0.9,應付賬款3.48,合同債務0.5,長期借款0.54;股本0.93,未分配利潤3.24,凈資產17.51,總資產24.24,負債率27.74%。會計師審計費:100萬元;
利潤表(Q1,2022):營業收入2.78(+8.51%),營業成本1.88,銷售費用0.15(+47.05%),管理費用0.15(+19.06%),研發費用0.31(+18.5%),財務費用0.03(。凈利潤0.24(+11.94%);
核心指標(Q1,2019-2022):凈資產收益率:8.33%,2.8%,5.5%,1.4%;每股收益:0.88、0.48、0.99、0.26;毛利率:36.25%、30.89%、34.89%、32.4%;凈利潤率:11.39%、5.19%、7.61%、8.76%;總資產周轉率:0.43、0.43、0.54、0.12;
四。成長與估值分析得分:75
1.成長性:考慮到下游行業需求的穩定增長和應用場景的進一步增加,公司位列行業前三,產品多元化良好,未來增長潛力巨大。當然,更寬的產品線也意味著更低的利潤率。
2.估值水平:基于公司未來發展潛力,給予公司35-45倍市盈率。
3.發展潛力:公司在激光行業排名前三??焖僭鲩L的行業和國內替代是其主要增長邏輯。隨著產品線的逐步拓展,凈利潤持續釋放,未來百億市值可期。
預測假設:收入增長:25%、30%、30%;凈利潤率:9%、10%、11%
收入假設:2022 e:15;2023 e:19.5;2024 e:25.4;
凈利潤假設:2022 e:1.4;;2023 e:2;2024 e:2.8;(即滿足條件時對應的市值必須根據實際數據進行調整)
市盈率假設:35-45倍
2024年估值假設:95-125億;目前估值假設:60-80億(基于25%/年收益預期);價格區間:65-85元/股(除權、除息);
動詞 (verb的縮寫)投資邏輯與風險預警
1.投資邏輯:(1)下游需求穩步增長;(2)公司盈利能力逐步恢復;(3)絕對市值不高。
2.核心競爭力:(1)銷售與客戶優勢深度綁定;(3)技術領先。
3.風險提示:(1)競爭加劇風險;(2)R&D失敗的風險;(3)國際貿易風險;(4)客戶海雷公司的定制生產風險。
核心競爭力
1.先進技術
公司長期堅持自主創新。目前已開發出基于激光與光學、測試與測量、運動控制與自動化、機器視覺等自主研發技術的各類激光器、激光/光學智能裝備和光纖器件產品。
我公司的MOPA脈沖光纖激光器產品具有脈寬可調、頻率范圍寬、響應速度快、第一脈沖可用、整個溫度范圍內輸出功率波動小、體積小、噪聲低等特點。準連續(QCW)光纖激光器采用全風冷,避免了使用體積大、功耗高的水冷系統,使設備結構更加緊湊,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各項核心指標均處于國內先進水平。公司激光/光學智能裝備產品包括激光光學模塊、電路測量系統、運動控制模塊、智能信息管理系統等自主研發的核心模塊。通過掌握核心模塊技術,公司可以在技術協同和利潤空間方面具有競爭優勢。2021年,40000瓦連續光纖激光器交付客戶。
2.模式創新
公司采用支持與客戶戰略合作的業務模式,即利用公司在激光光源和光學檢測方面的獨特技術優勢,在客戶重大項目的前期研發過程中提供全面協助,中后期提供必要的業務支持,從而獲得業務訂單。這種全流程技術和業務跟蹤參與的商業模式,為戰略客戶提供了高效的支持,使得客戶和公司在業務上深度綁定,合作關系不斷深化。
風險警告
1.國際貿易的環境風險
近年來,國際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了。如果國際貿易環境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可能對集成電路產業鏈上下游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導致產業鏈上下游交易成本增加。
2.R&D失敗的風險
激光和激光/光學智能裝備屬于技術密集型產品,公司存在因未能正確認識行業發展趨勢和相關核心技術或在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方面取得進展而導致R&D失敗的風險。激光和激光/光學智能設備從技術到應用需要更多的實施經驗。公司開發的技術因穩定性差、應用困難、成本高、與下游客戶需求不匹配等因素,存在無法形成產品或實現產業化的風險。
3.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
部分競爭對手采用低價競爭等策略加劇市場競爭態勢,對公司產品的銷售收入和利潤率產生負面影響。隨著激光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公司激光器的平均毛利率將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這將可能導致利潤總額的大幅下降。
4.海雷公司的訂單波動風險
由于海雷公司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提供定制的激光加工解決方案,單品類設備產品的訂單取決于相應客戶的需求,客戶對單品類產品的需求每年波動較大,導致海雷公司定制設備產品的訂單存在逐年波動的風險。
不及物動詞對公司的總體評價(總分74分)
公司是國內光纖激光器行業前三,深耕行業多年,從上游激光器到中游激光智能設備,贏得了主流客戶的認可。但產業鏈長也與部分客戶形成了競爭,產品線廣也削弱了公司的盈利能力。雖然未來增長形勢良好,訂單充裕,但如何提高盈利能力,如何進一步聚焦,如何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仍是公司未來面臨的問題。在此之前,公司的估值預期無法預期。
評級標準:AAA≥85,AA: 77-84,A:70-76;BBB:60-69,BB:55-59,B:50-54;CCC及以下≤49
鄭重聲明:評分和評分僅為個人觀點。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觀點均不構成對任何人證券交易的建議,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及其內容而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