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工地上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他們可能會選擇其他行業,比如互聯網行業。但是很多年輕人不知道現在工地上有新的工作?!?997年出生的劉志彥,已經和工地“打交道”兩年多了。他選擇留在建筑行業,被這個行業的新變化所吸引。
“當初選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想到這幾年這個行業變化這么大?!眲⒅緩┊厴I于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由于專業原因,畢業后他自愿選擇加入博之林機器人公司,成為一名工業技術員,主要負責機器人測試,培訓一線建筑工人使用機器人。
智能建筑行業的興起,揭開了中國新興職業的冰山一角?!拔沂菍W建筑工程技術的,希望能學以致用,把專業知識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本瓦@樣,懷揣夢想的劉志彥開始了在公司智能建筑行業一線的實踐和工作。
建筑領域的技術創新催生了新職業和新機遇,劉志彥對此深有體會?!耙恍┰居扇送瓿傻奈kU而繁重的工作已經交給了機器人,即‘智能工人’?!彼嬖V記者,通過手掌中的平板電腦,他可以指揮地面找平機器人、地面找平機器人、地下室整理機器人有序作業。
“這是智能建筑行業技術人員的工作方式。除了掌握傳統施工作業的基本技能,還要熟悉機器人控制、維護、現場協同管理、傳統施工邊角處理等智能施工新技術?!眲⒅緩┙忉尩?。
“2020年,我開始從事地面找平機器人、地下室修整機器人、地面鏝刀機器人等機器人應用測試工作。2021年7月至今,我主要進行了混凝土天花板打磨機器人、內墻打磨機器人、螺絲孔封堵機器人的測試和應用推廣?!眲⒅緩┱f。
據了解,為了讓機器人像人類一樣協調有序,博支林自主研發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統,包括BIM系統、FMS系統和WMS系統,并打通了三個系統的邊界,讓它們相互協作,實現了裝修階段建筑場景多機器人協作的解決方案。
劉志彥介紹,最近在系統的幫助下,他和同事們一直在不斷測試,尋找混凝土生產線的“最優解”,這樣在多個機器人的工作時間內就不會出現“打架”的情況,也不需要等待很長的空窗期,實現更高的施工效率?!胺磸驼{試了兩個月左右?!眲⒅緩┖苡谐删透?。
為了讓更多的從業者熟悉智能建筑,加入行業發展的驅動力,劉志彥告訴記者,公司正在培養自己的核心智能建筑行業技師團隊,針對不同的施工流程,孵化培養熟練的行業技師,逐步探索出一條有效的培養路徑。
劉志研去年7月開始巡回演講。在他看來,這也是智能建筑行業技術人員學以致用的魅力所在。他說:“我們是學校里的同行。隨著施工機器人與傳統施工現場流程的深入融合,我們不僅接觸到了行業內的新技術和新發展,還能清晰地教給別人,讓別人也能理解和學習。這種經歷對我來說非常難得?!?/p>
根據公司的智能建筑行業技師培訓體系,劉志彥等講師需要面對四類學員:傳統工人、應屆畢業生、不同行業的新人、客戶建設者。他還提到,這種技術培訓通常在一周內完成?!熬唧w操作系統不難,比聊天軟件的功能更容易上手?!?/p>
目前,博研發的建筑機器人已在佛山順德、惠州大北、汕頭、江門塘廈等建筑工程中使用。在這里,很多和劉志彥有著相似想法的年輕人,被智能建筑的“新”所吸引,加入到一場建筑行業的智能化轉型改革中。
成為一名智能建筑行業技術員,對于劉志彥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專業的職業選擇,讓他能夠學以致用,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了技術和智能帶來的巨大變化,可以讓很多業內人士受益:“我希望通過自己開發的學習課程,結合工地實際情況,培訓更多的人,做出更科學豐富的內容,好好講課??倳腥艘驗槟愣淖??!?/p>
像劉志彥這樣的智能建筑行業技師,不僅是一種新的職業身份,更是“產教深度融合、校企精準共育”、閉環生態鏈高級定制人才培養的典型案例?!耙磺幸跃蜆I為導向?!睆V東碧桂園職業學院院長助理、智能建筑工程系主任王斌說。
2021年6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技能中國行動實施方案》,強調技能是強國之本、立業之本。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
從劉志彥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出,相比80后、90后,90后、00后畢業生的就業觀更加時尚。他們不再執著于“鐵飯碗”,而是更加喜愛新職業,大膽擁抱新職業。
目前,新興職業已經成為吸納就業的“蓄水池”之一。在建筑行業的發展中,這些智能化的建筑行業技術人員也處于重要地位?!皬倪^去融入未來”的接力棒,將由這些伴隨智能建筑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傳遞給未來。人民日報記者許那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