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沒有及時提貨,產品過期了。
判決書顯示,名創優品公司自2016年10月向英特利公司發出的產品采購訂單,因涉案產品銷售不暢,未能按原計劃提貨,相關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包裝材料堆積在英特利公司倉庫。雙方在盤點后于2019年9月10日簽訂了付款協議,名創優品公司從庫存成品中挑選商品,發出發貨指令,英特利公司發貨。
名優品一方認為,未提貨的原因是英特利提供的商品達不到要求,遲遲未履行換貨義務,故責任在英特利,且在英特利未發貨的情況下,一審認為名優品仍應支付貨款是事實錯誤。
但英特利指出,其生產的產品不存在質量問題。涉案商品可能存在的輕微瑕疵也是名優品公司長期不發貨造成的,相應后果應由名優品公司承擔。公司沒有義務換貨,但由于雙方長期合作關系,且剩余庫存巨大,同意換貨。同時,即使更換部分貨物未交付,名優品仍應支付該部分貨款,一審認定正確。
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是:著名公司是否應當支付剩余貨款。明曉品公司在簽訂付款協議時,應當合理預見長期積壓造成的瑕疵,且付款協議中也明確約定了最終交貨時間,因此因未及時交貨造成的產品過期等質量責任應當由明曉品公司自行承擔。其未能及時提貨的主要原因是客戶提貨意愿不高,明銷品公司索賠與實際履行合同不符。故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原判。明曉品應賠償英特力68萬元。
貨款糾紛暴露了疫情期間海外經營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名創優和英特力近期矛盾比較集中。6月1日,中國裁判文書網還曝出英特力與名創優的合同糾紛。2017年11月29日,名創優通過郵件向原告發送了補水玫瑰柔膚霜、新肌水、精華液、玉肌霜、睡眠面膜等產品的訂購說明,每款產品約6萬件。英特力按照被告的指示準備貨物并生產,后期名品不提貨也不付款,但經英特力催促仍拒不履行。最終,法院判決名品支付英特利損失173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英特利集團是化妝品和護膚品的OEM/ODM供應商,專注于化妝品、鉛筆、指甲油和護膚品的生產。其總部位于意大利米蘭,并于2003年在中國蘇州設立了工廠。
事實上,名特優品與英特利的銷售合同糾紛,間接反映了2020年疫情期間名特優品海外運營的困境。雙方買賣合同糾紛二審判決書中提到,名品提交的微信聊天記錄顯示:“此時由于世界疫情,國外很多海關、港口已經關閉,現在客戶不愿意提貨,貨物無法出去。公司倉庫有大量庫存積壓,庫存壓力很大。這次是受疫情影響嚴重。公司希望供應商能給予支持和理解,共同渡過難關。這部分可以打折嗎?”
此前,明優品披露的2022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海外營收5.2億元,同比增長17.4%。受疫情影響,名優品、TopToy門店所在商場客流減少,部分門店暫停營業。其財報披露的信息顯示,疫情正在或將繼續影響名品的國內業務和部分海外業務。截至2022年3月21日,名品海外市場仍有74家門店未恢復營業,占海外門店總數的4%。不過,明曉品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葉國富仍表示,“我們堅定看好海外市場,繼續以‘好看、好玩、好用’的生活占領國際市場空缺?!?/p>
采寫:杜南灣金融社記者徐冰倩實習生段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