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糧食安全是事關人類生存的根本性問題,減少糧食損耗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和消費國,做好全鏈條節糧減損,意義重大,大有可為。今夏,各地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力度,提升農業生產服務水平,推動糧食“產購儲加銷”各環節節約減損取得實效,更好穩住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芒種過后,各地陸續進入“三夏”大忙時節。黃淮海平原的金黃麥田里,大型收割機轟鳴而過,搶收小麥;南方水鄉的稻田里,農民埋頭栽插、管護水稻,嫩綠的稻秧生機盎然。糧食生產茬茬壓緊、環環緊扣,節糧減損穩步推進,開源與節流并重。
一粒粒糧食,從田間到餐桌,如何有效減損?近日,記者沿著糧食產業鏈,探訪各地的節糧減損妙招。
生產
機械化收割,減少損失率
夏日炎炎,江西省興國縣長岡鄉塘石村高標準農田里,大片早稻陸續進入揚花抽穗期,豐收在望。在預留好的秧田里,種糧大戶鐘顯華開著耕田機來回穿梭,翻耕田塊,為晚稻育秧做準備?!稗r業機械化,不但效率高,還能幫助減損?!辩婏@華心里有本賬。
"Traditional harvesting involves cutting and bundling rice, hauling and stacking, threshing and bagging, etc. It's a pity that it's inevitable to run away." Zhong Xianhua said. He bought the first harvester six years ago. Thanks to the purchase subsid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 recent years, the harvesters at home have been constantly updated. "As soon as the engine rang, the rice arrived in the engine room, and the grain loss rate dropped sharply."
過去,每到收獲季節,人們都會去地里摘麥穗和稻穗。如今,這一幕在很多地方已經成為歷史?!皺C器收割的損失率一般在3%-5%,遠低于人工收割10%左右的損失率?!鞭r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科技推廣處處長劉小唯介紹,小麥、水稻、玉米機械化收獲水平分別達到百分之九十七、百分之九十四、百分之七十八,機械化收獲已成為三大主糧最主要的收獲方式。
糧食存虧,農機先行?!澳壳?,全村2000多畝水稻已全部實現機械化收割,糧食損失率不斷降低?!碧剖反妩h總支書記謝劍平說。
“豫北糧倉”滑縣又迎來麥收季節。在萬古鎮杜莊村的田間,3臺大型收割機一字排開,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杜煥勇正忙著收割作業?!俺藱C械收割,今年小麥播種還使用了北斗導航,根據籽粒濃度量化播種,節約了不少成本?!鞭r業機械操作人員的實際水平對節約糧食非常重要。今年麥收,合作社的兩個機械操作工參加了機械收割大賽,收獲不小。
"把田間的收獲變成手邊的收獲."劉小唯說,去年“三夏”期間,農業農村部在8個小麥主產省開展了機收技能大比武,幫助黃淮海地區減少小麥收割損失30億斤;“雙搶”和“三秋”期間,繼續開展大比武活動,促進節糧70億斤。
"在收獲鏈中,機器收益的損失是關鍵的一環."劉小唯表示,下一步將分區域、分作物修訂完善機械化收割減虧技術指南,指導農民和機械操作人員因地制宜選擇收割時間和收割方式,千方百計減少糧食損失。
商店
使用烘干機,住在“空調房”里
微風吹過,秧苗輕盈起舞。今年,李小根一口氣種了634畝水稻?!巴昕倱臅掠?,但不敢擴大規模?!弊鳛榘不諔褜幙h臘樹鎮的種糧大戶,李曉根的信心來自家門口的家輝糧食烘干廠?!敖衲晷鲁隽艘慌_烘干機,每天能烘干120多噸大米?!?/p>
懷寧是產糧大縣,每年水稻種植面積超過50萬畝。過去,每到夏收和秋收季節,下雨時,農民總是擔心?!凹词固鞖夂?,村民也會把剛收割的糧食攤在路上晾曬,不僅阻礙交通,還會造成糧食損失?!崩顣愿f。
該縣通過完善糧食收獲后服務,引導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購買糧食烘干設備,為周邊農戶開展烘干服務,為當地農民解決了收獲后糧食烘干儲存問題。
當地種糧大戶徐付運說,一臺烘干機一天能把20噸小麥或大米的水分從20%降到9%左右,成本在500元左右;如果人工鞣制達到同等水平,需要400平方米的水泥打谷場,8個勞動力鞣制3天以上,用工成本超過1200元。如今,徐付運已經購買了12臺糧食烘干機,“烤得好,儲存得好,也有助于賣個好價錢?!?/p>
烘烤好,儲存好。在江西省于都縣仙霞糧庫,糧食被放進“空調房”,蓋著“厚被子”。糧庫內有數十個溫度、壓力、濕度測點,通過物聯網實時監控糧庫內部情況和倉內空間環境的變化。糧庫主任劉吉斌介紹,倉儲設施采用機械通風、糧食冷卻、環流熏蒸、糧情監控“四位一體”儲糧新技術,儲備糧儲存周期綜合損失率由以前的1.8%下降到1%。
近年來,于都縣推進“智能糧庫”升級改造,先后在鄉鎮推廣1.5萬套彩鋼板組合科學儲糧糧倉,儲糧損耗不斷降低?!爸悄軆Z減少產后損失,減緩糧食品質變化?!庇诙伎h富硒中心糧油服務股股長劉敏清說。
“減損是一個系統工程,夯實服務基礎是關鍵?!敝袊r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王鳳忠表示,要努力改善糧食的產后烘干條件,支持和引導農民科學儲糧,升級改造儲糧設施,進一步減少糧食損失。
過程
精細化管理和更高效的利用
推進糧食加工減虧增效也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前不久,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下發通知,推廣小麥適度加工、水稻適度加工、小麥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水稻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四大類24個降本增效典型案例。
王鳳忠說,據估計,目前我國小麥、大米加工損失率為4%-5%。在公布的典型案例中,通過優化生產工藝、改進技術裝備,加工損失率控制在2%以下,有效降低了加工損耗,提升了產品附加值。
依靠先進的技術,在位于河南省鶴壁市淇縣的天妃農業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小麥正在進行精深加工。十六家面粉廠正滿負荷運轉,將小麥磨成工業用粉。然后進入制粉車間,小麥芯粉可以作為方便面、餃子等主食,尾粉可以加工成淀粉、面筋。經過進一步深加工,可生產結晶葡萄糖和結晶果糖,部分產品還開發成烤麩皮、植物蛋白肉等?!肮人腩^吃尾,農夫頭干尾。每一粒小麥都是‘吃干榨盡’?!惫究偨浝矶缕秸f。
小麥經過深加工后,附加值大大提高。天妃農業公司生產的小麥結晶葡萄糖、結晶果糖等產品從小麥原料到結晶果糖增值5倍,生產的小麥蛋白肽增值30倍。董德平表示,加工環節的減值要著眼于市場。目前,公司正與糧食深加工企業合作,大力開發蛋白替代品和代糖,滿足消費者對“大健康”的新需求。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天山面粉(集團)額敏有限公司在進行設備智能化改造和自動控制的同時,還推動產銷精準對接,避免糧食浪費?!皽p損就是增產,促進全鏈條增值,努力讓農民得到實惠,減損?!惫矩撠熑?、黨總支書記張婷說,公司依托糧食產后服務中心,派專業人員到田間指導晾曬和運輸,減少小麥損失。去年,由于小麥的烘干、運輸和清洗,糧食損失減少了1%以上,為當地種植者增加了87萬元的收入。
“加工環節做得好,背后是‘產、購、儲、銷’全鏈條的協同?!蓖貘P忠說,食品從田間到餐桌,要經過生產、流通、加工、消費等多個環節。做好全鏈條、系統化管理,可以提高糧食的質量和附加值,帶動更多的小農戶進入高效集約的虧損鏈,讓更多的農民嘗到增產增收的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