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手藝”
蓋州皮影戲
旁白:林詩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蓋州皮影戲傳承人,遼寧省蓋州市皮影戲藝術團團長。
伴隨著高亢的歌詞,皮影戲藝術家在白色幕布后手持皮影,像花朵一樣彈跳。劇中的角色閃現、騰躍、搖滾、翻轉...皮影戲給人們帶來了多少歡樂!
蓋州皮影戲,又稱遼南皮影戲,起源于明代萬歷二十一年。形狀各種各樣,最獨特的是眼睛特別大。你可以從臉上看出忠誠和背叛。比如漢奸滿臉皺紋,關羽面紅耳赤。皮影戲的頭叫“胡茬”,身體叫“普克”,通常分開存放,表演時組裝在一起。
1978年,我在一位老藝術家王勝泰的幫助下學會了制作蓋州皮影戲。做電影人,首先要做皮膚。將驢皮浸泡,刮薄,晾干,畫好圖案,碎成碎片,開始“刀雕”。刀雕特別注重力度和分寸的把握。刀具運輸需要快速、準確和精確。根據片方大小,少則百刀,多則上萬刀。想要一氣呵成,稍有差池就會前功盡棄。
刀刻好后,就是“上色”了。畫完陰影表面后,掛在通風處晾干脫水。水分蒸發后,影子人呈現出明亮的顏色。表面刷一層清油固色,用針線將各部分穿過骨眼打結,一個影子圖就完成了。
皮影戲是形式,好的內容是核心。2019年,我創作了短劇《曲伯川》,講述了曲伯川先生在大連理工大學成立初期,聘請機械師錢靈熙教授到該校任教的故事。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疫情,我創作了《火神山》《雷神山》《毒妖》等劇,同樣大受歡迎。
”(2022年6月11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