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東算西算”工程的全面啟動,粵港澳大灣區數據中心建設進入快車道,也為廣東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帶來了新思路。
5月29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計算機產業大會在韶關舉行。會上,國家綜合計算網絡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韶關數據中心集群正式揭牌,標志著韶關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啟動。預計到2025年,韶關數據中心集群綜合承載能力達到50萬標架,服務器規模達到500萬臺,PUE(電力利用效率)達到1.25,上架率達到80%。
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通知,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布局建設8個國家綜合計算網絡樞紐,規劃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計劃建設韶關數據中心集群,滿足廣深兩地的實時計算需求。
粵北可能插上翅膀。
區域發展不平衡一直是廣東發展的最大短板。數據顯示,2019年,珠三角地區GDP約占全省經濟總量的80.7%,這也意味著占全省70%的粵東、粵西、粵北地區GDP總量占比不足20%。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在今年年初的全省發展和改革系統工作會議上指出,廣東省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較大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具體而言,珠三角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尚未充分發揮,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和北部生態發展區的內生發展動力仍然較弱,區域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仍需進一步完善。
韶關作為粵北的一員,地處粵、湘、贛三省交匯處,是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內陸腹地的重要節點城市。2021年,韶關市地區生產總值1553.93億元,同比增長8.6%,兩年平均增速5.8%,在廣東21個地市中排名第15位。
三峽集團首席信息官、中國通信行業協會數據中心委員會主任委員金和平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在廣東的經濟布局中,粵北地區相對薄弱。未來,數據中心集群的建設可以促進清潔能源產業、裝備制造業、大數據增值服務等大數據相關上下游產業的發展,為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賦能。數字經濟和綠色能源是目前發展較快的兩個領域。從這個角度來說,韶關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可以說是插上了翅膀。
廣東省發改委二級巡視員賴介紹,廣東將在粵港澳國家樞紐節點內,構建“一個多城集群、兩級集群城市、多層異構、云邊協同”的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空間布局,物理上形成“一個多城集群、兩級集群城市”的數據中心集群和數據中心供給結構和空間布局。
“數據中心集群落戶韶關,將極大促進韶關經濟社會發展,也是韶關未來發展的贏家?!鄙仃P市發改局局長郭憲貴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數據中心集群將為上游制造業和下游數據應用帶來發展機遇,韶關應抓住機遇,在下一個“十五”和“十五”期間實現彎道超車。
中科新基建產融結合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從空間結構上看,“東算西算”可以實現跨區域的協同發展。韶關的數據中心集群可以極大地優化廣東省大數據中心的空間布局,從原來的一線城市到韶關集群,在產業結構上也會促進集群內數據中心的發展,同時加強區域間數據流分配的合作。
郭憲貴透露,從近幾年的投資情況來看,落戶韶關的企業大多來自珠三角地區,尤其是廣州、深圳、東莞、佛山,工業園區90%以上的企業來自這四個城市。
戰略合作簽約儀式29日在計算產業大會上舉行。浪潮、華為、中能建、騰訊、Aauto Quicker、中國電信、萬國等30個重大項目集體簽約,項目數據中心總投資約1200億元。
此次簽約的30家企業中,擬投資18個數據中心項目,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廣電網絡等4家通信運營商和一批互聯網、IDC頭部企業,總投資約1200億;13家上游制造企業計劃投資綠色產業、智慧城市建設、基礎設施服務等領域,生產服務器、交換機、機柜、UPS、智能電源、制冷設備、儲能裝置、預制模塊等產品。
有哪些挑戰?
智能是信息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計算能力是人工智能發展最重要的技術條件。建設一個全國性的計算網絡中心仍然面臨許多挑戰。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魏少軍在大會主旨演講中表示,打造大計算平臺仍面臨諸多挑戰,關鍵技術的突破是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尋求最先進的計算技術來構建大型計算平臺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魏少軍認為,構建計算平臺面臨三大挑戰。首先是分布式計算能力的密集應用。很難在不同芯片、不同板卡、不同機架之間整合計算能力。要滿足大模型、多任務、低成本的要求,需要在基礎計算架構上有重大突破。第二是能源效率問題。芯片的摩爾定律與計算能力的發展不匹配,存儲墻至今未被打破,大量型號更新造成的通信墻會導致巨大的能耗。第三是計算平臺的信息安全。在建設數據中心或計算中心時,要考慮計算節點、軟件平臺、網絡節點、存儲節點等的安全問題,以及如何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具體到韶關,如何更好地建設數據中心集群,在全國10個集群中脫穎而出,有很多挑戰需要克服。
廣東省數據科學工程中心副主任、華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趙乾森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韶關作為北方生態發展區,工業發展和經濟發展受限,在工業經濟時代自然受到制約,所以韶關工業實體經濟被甩在后面,這是結構性問題?!八銝|算西”項目可以幫助韶關從工業時代向數字經濟時代轉變,也可以改善韶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業態。
趙乾森認為,韶關面臨的第一大挑戰是營商環境能不能做好。這些大型項目和重資產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對營商環境的要求很高,企業保持投資信心非常重要。其次,支持產業集群發展的條件是否充分,如能源、電力供應等,都是重要的配套設施。最后,要吸引人才、資金、資金。
“韶關還需要考慮如何與其他集群競爭。比如貴州、寧夏有成本優勢,電力、土地、人力等成本都比韶關低。那么擺在韶關面前的問題是,如何避免傳統的價格競爭,如何打造競爭力,在搶占同樣的數字經濟市場的同時,如何進入一些高價值的商業市場。這些問題需要廣東和韶關去解決和拓展?!壁w宇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