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產業鏈中的上市公司
首先,上游制氫
中國石化(600028)市值5133億。
中國石化是全國氫氣產能最大的企業,年產量350萬噸,占全國氫氣產量的14%。此外,中國石化在氫氣的運輸、儲存、充裝和使用方面有著堅實的基礎。目前工業上制氫主要有三種方式:副產氫氣提純、化石能源重整、電解水。
天合光能(688599)市值1608億。
公司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了廣泛合作,逐步形成了在光伏電解水制氫、氫氣儲運、氫能綜合應用等方面的知識積累,快速推進了氫能的產業布局和商業化。2021年,公司將積極推進首個光伏制氫及氫氣儲運示范項目。
寶豐能源(600989)市值1298億。
公司建設的一體化太陽能水電解制氫項目是國內最大的一體化可再生能源制氫和儲能項目。該項目主要包括建設2萬m3/h電解水制氫裝置及配套公共和輔助設施、200MWp復合光伏電站、寧東能源中心示范站(含2000kg/天加氫、10000 m3/天加油、10000噸/年加油和8個充電樁)、1000kg/天加氫站(銀川)。
美錦能源(000723)市值756.3億。
公司主要專注于氫氣生產、儲存、運輸和加工的全產業鏈。如公司參股的北京玉環京匯京城燃氣有限公司,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氫氣生產企業之一,是北京市唯一有資質的氫能生產企業,也是唯一集制氫、儲氫、運氫、加氫于一體,具有完整安全管理體系的企業。
衛星化學(002648)市值671.3億。
公司在注重乙烷、丙烷等輕烴綜合利用的同時,利用已建成的年產90萬噸丙烷脫氫制丙烯裝置和在建的年產400萬噸烯烴示范工業園項目的剩余氫氣,拓展氫能業務,參與氫能利用技術開發,尋求加氫站建設。
上海石化(600688)市值452.4億。
公司目前的氫氣產能約為23萬噸/年。公司專注于氫源的規劃和開發,利用自身及周邊豐富的氫資源和生產提純經驗,為上海及長三角地區提供氫源供應。目前,公司正在建設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項目,預計9月底竣工。
浩華科技(600378)市值406.9億。
該公司所屬的Sainanin是一家利用變壓吸附(PSA)技術生產燃料電池級氫氣的專業技術單位。在“制氫-儲運-用氫”全氫能產業鏈“制氫”環節有技術積累和工程成果,PSA技術生產燃料電池級氫氣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
杭氧股份(002430)市值284.8億。
公司組建了氫氣產業開發團隊,擁有一氧化碳/氫氣分離、氫氣膨脹機、液氫閥等多種產品,在氫氣提純、液化、儲存方面有技術儲備。
金航科技(000818)市值253.2億。
公司氫能綜合利用項目已完成設備調試,進入聯合試運行階段,正式投產。作為制氫、儲氫、加氫、用氫全產業鏈最上游的環節,公司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東華能源(002221)市值206.5億。
公司子公司江蘇東華汽車能源有限公司與江蘇港城汽車運輸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江蘇東華港城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江蘇首個商用氫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已為張家港15輛氫燃料電池客車提供加氫服務。
誠志股份(000990)市值196.8億。
公司與AP合資的成智空品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成立,在常熟、蘇州、張家港等地的氫能項目已經啟動。目前公司氫氣產能約為5萬噸/年,生產的氫氣純度為99.99%。提純后純度可達99.9999%,可滿足氫能汽車及相關電子產品的電子級使用要求。
宏達興業(002002)市值189.1億。
公司先后進行了氫氣制備、氫氣加注、氫氣儲運、加氫站、移動加氫站、設備研究等技術儲備布局,推動公司氫能產業化發展。目前,宏達興業年產5萬噸氫能項目(3萬噸液氫、2萬噸高壓氣氫)建設進展順利。
華斌股份(601678)市值159.8億。
本公司與怡化通合資的華斌氫能有限公司目前以氫氣壓縮和提煉為主營業務,長期發展方向以華斌為基地。通過氫能的生產和氫能產業的運營,推動氫能在城市公共交通、物流配送、固定距離運輸、加氫站等領域的應用和發展。
家化能源(600273)市值157.5億。
在氫能產業研發領域,公司承擔的省級科技研發計劃項目子項目“氫氣液化廠項目”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氣氫裝置全面投產,保障了自有加氫站的氫氣供應。江蘇嘉華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由聯合國氫能濃縮和上海重建成立。致力于長三角地區加氫站的投資、建設和運營,通過站場聯動實現加氫站對公交車和物流車輛的氫能及時供應。
金能科技(603113)市值149.6億。
晉能化工(青島)有限公司、青島董家口經濟區管委會、青島董家口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氫能綜合利用方面加強深度合作,對晉能化工生產的工業仲氫進行凈化、壓縮、儲存、運輸和灌裝,全力支持氫能運輸產業發展,逐步拓展氫能應用領域,進一步延伸化工產業鏈,提升工業仲氫附加值。
陽煤化工(600691)市值117.1億。
公司積極布局氫能產業,與深圳市何雄重型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楊雄氫能公司和何雄雙陽公司,公司將依托自身豐富的制氫能力,通過與相關氫能產業上下游的合作,在氫氣提純、氫氣站建設和氫氣供應方面打造新的利潤源。
金通靈(300091)市值93.82億。
公司在氫能利用和生物質合成氣制氫方面有一定的技術儲備和業務規劃。2021年,公司在進一步完善生物質合成制氫研發的基礎上,進入示范工程建設階段,示范工程完成后將向市場推廣。自2020年與瑞士CELEROTON公司開展技術合作以來,公司已聯合開發了兩臺具有國際先進技術的氫燃料電池壓縮機,并在國內建立了成套生產線,預計2022年初投產。
中泰股份(300435)市值87.93億。
英力特(000635)市值35.04億。
公司水電解制氫項目主體已經完工,按照國家相關標準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已經驗收并投入運行。
富淼科技(688350)市值28.05億。
公司已建成年產3661萬立方米天然氣的制氫裝置,通過管道直接供應集中地區企業,近三年產能利用率約40%。該公司的氫氣純度高于氫動力汽車所需的純度,可用于氫動力汽車的燃料電池。公司已加入蘇州市發改委指導下成立的蘇州氫能產業創新聯盟,未來將成為氫能汽車產業鏈的上游供應商。
二、中游儲運灌裝
中國石油(601857)市值9023億。
鐘石已分別由北京市昌平區福田加氫站和張家口市崇禮區太子城服務站作為北京和張家口首個加氫站投入運營。北京和張家口的新加氫站將于2021年底建成。
中國石化(600028)市值5133億。
中石化將加快發展以氫能為核心的新能源業務,計劃布局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共建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電站。截至2020年底,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已開展加氫站試點項目27個,分布在廣東、上海、浙江、廣西等地。
東方電氣(600875)市值643.8億。
氫能產業方面,公司首套撬裝式加氫系統在德陽建成,四川自主研發的首套加氫站用高壓儲氫容器順利完工。自主研發的60-110 kW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通過國家強制檢測,標志著公司產品實現了國家示范期重點中重型和遠程應用的覆蓋。
中材科技(002080)市值582.5億。
在氫能領域,公司做了相應的布局,主要產品為燃料電池用氫氣瓶、輸送氫氣的長管和加氫站用儲氫瓶。燃料電池氫瓶包括車載氫瓶、無人機氫瓶、備用電源氫瓶等。
河鋼股份(000709)市值259.1億。
河鋼集團計劃先建設兩個加氫示范站,聯合重卡、電堆、動力系統等相關科研院所和生產企業,嘗試開展重型卡車“柴油變氫氣”批量示范運行。通過重型卡車的示范運營,逐步擴大“柴改氫”在京津冀的應用。
宏達興業(002002)市值189.1億。
該公司已在內蒙古建設了8個加氫站,2019年第一個,2020年第一個國產液氫工廠和2021年內蒙古烏海第一個移動加氫站,并在烏海填充了50輛氫氣公交車。公司成功率先探索長距離運輸,為液氫大規模運輸積累了寶貴的數據經驗。
重慶燃氣(600917)市值134.3億。
公司與重慶迪達工業技術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擬成立合資公司,通過新建加氫站、油氫聯合站、氣氫聯合站,快速推進重慶加氫站建設布局。
華昌化工(002274)市值123.7億。
公司加氫站項目生產規模(能力)為:氫氣處理能力為3 * 1607kg/日。目前項目試生產報告正在審批中,預計2021年第四季度投產。
安泰科技(000969)市值109.0億。
公司承擔了氫燃料電池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已完成燃料電池測試系統和110kw級燃料電池堆的準備、測試和驗證;公司自主研發的35MPa加氫機、智能站控系統、氫氣站安全聯鎖控制系統已應用于河北鋼鐵集團邯鄲、唐山兩個示范氫氣站建設。
佛山能源(002911)市值108.8億。
公司已建成投產的佛山南莊站制氫加氫加氣一體化站,應用了光伏綠色電電解水制氫技術。除了綠色電力制氫,該站還在站內配備了天然氣制氫設備。公司組建了制氫設備研發團隊,不斷加大制氫關鍵技術研發投入,積極探索和拓展光伏電解水在制氫和加氫項目中的應用。
厚樸股份(300471)市值95.23億。
公司是國內首家箱式加氫站解決方案供應商,一直積極持續加大在氫能領域的投入。自主研發的氫能加注設備多項關鍵零部件率先打破國際壟斷;公司還承擔了多個國家級和省級氫能典型示范站的建設。
首創股份(600860)市值95.06億。
該公司在氫燃料用儲氫瓶技術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公司生產的35MPa高壓儲氫瓶已批量應用于氫燃料電池汽車和燃料電池備用電源領域,70MPa高壓儲氫瓶承擔北京市科委、科技部等重點項目,已完成研制工作,處于第三方認證階段。
航天工程(603698)市值89.94億元。
公司投資設立航天氫能有限公司,將充分發揮航天煤清潔高效利用的技術優勢,進一步推進航天氫能技術產業化,投資運營氫氣、合成氣等工業氣體,逐步發展成為集工業氣體運營、氫能技術及裝備研發、氫燃料供應鏈運營、三廢治理及運營為一體的綜合性投資平臺。
福瑞特(300228)市值61.11億。
該公司正在為氫燃料電池汽車開發液氫氣體供應系統和配套氫氣閥。該產品是對目前廣泛使用的車用高壓供氫系統的補充,主要用于氫燃料電池重型卡車。液氫供氣系統的產品樣品已經試制完成,可以進行裝車試驗,配套的氫氣閥門需要交付第三方進行試驗。
航天陳光(600501)市值57.72億元。
該公司主要針對航空航天領域的相關單位,小批量配套液氫儲罐、現場液氫運輸車、液氫輸送管道,但并未大規模推廣。目前加氫站的液氫儲罐中有相關樣品,但由于國內標準和認證問題,未添加液體使用。
春暉智控(300943)市值57.61億。
公司已開始全面開拓氫能、天然氣等新能源領域的流體控制元件市場,服務于中國新能源灌裝主流客戶。目前加氫設備電磁閥處于客戶驗證和產品生產認證階段。
密封科技(301020)市值45.09億。
公司開發了超低溫制冷氦氣壓縮機組專用密封件,可應用于儲氫領域的氫氣液化。公司正在按計劃分階段開發氫產業鏈中的壓縮機、隔膜泵和氫燃料電池相關零部件。
河源燃氣(002971)市值37.58億元。
公司主要生產和提純高純氫氣,同時利用高純氫氣延伸生產電子特種氣體和電子化學品,并負責儲運,向電子半導體、光伏、醫藥、新能源等下游客戶提供氫氣和電子特種氣體。
第三,下游燃料電池
濰柴動力(000338)市值1616億。
新能源作為公司的戰略性新興業務之一,已建成2萬套燃料電池發動機和電堆生產線,成為全球最大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制造基地。同時,公司已批量交付燃料電池客車,初步實現商業化。未來,公司將加速燃料電池業務的技術研發和商業化。該公司沒有氫氣制備業務。
美錦能源(000723)市值756.3億。
公司參股的廣東郭虹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燃料電池堆和燃料電池動力總成。2017年至2020年,連續保持燃料電池電堆國內市場占有率在70%以上,成功研發并量產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洪欣系列電堆和宏圖系列動力總成。
東方電氣(600875)市值643.8億。
目前,公司專注于氫燃料電池汽車,尤其是商用車的燃料電池發動機和車輛動力總成業務。2019年,1000條氫燃料電池生產線建成并投入使用,共計100輛搭載東方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氫燃料客車投入運營。
大陽電氣(002249)市值219.8億。
公司致力于成為全球氫燃料電池模塊、核心部件和氫發動機系統的卓越供應商。2017年初,與Ballard簽署技術許可協議,開始在中國研發生產氫燃料電池模塊,同年開始生產銷售;公司先后與中通客車、東風工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山東、湖北發展氫燃料電池生產及相關運營。
東岳硅業(300821)市值218.2億。
公司現擁有最完整的燃料電池膜及關鍵材料產業鏈布局,形成了含氟精細化學品、特殊功能含氟聚合物、含氟功能膜材料三大產品群十余種產品。部分產品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受到國內外龍頭企業的高度認可。
易華通(688339)市值197.1億。
公司形成了以獨立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為核心的垂直一體化產品和服務體系,包括雙極板、電堆、整車控制器、智能DC/DC、氫氣系統、測試設備、燃料電池實驗室完整解決方案等。
龍蟠科技(603906)市值184.9億。
目前公司在氫能方向的產品有儲氫罐、燃料電池催化劑等。,尚未量產。本公司參股公司安徽明日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產品為燃料電池系統及部件、電堆、電堆部件等。
開山股份(300257)市值155.4億。
開山集團與Xi交大聯合成立的氫動力裝備創新研究院,以氫動力裝備及產業為核心,在燃料電池用空氣壓縮機和氫循環壓縮機、氫燃料電池和高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加氫用高壓壓縮機等領域突破新技術。
桂巖鉑業(600459)市值150.7億。
目前公司主要參與氫燃料電池鉑碳催化劑的研發,但仍處于實驗室驗證階段,沒有商業化產品。
漢中精機(002158)市值140.8億。
公司已成功完成燃料電池用空氣壓縮機的開發,并將樣機交付下游客戶進行測試。目前正在配合客戶驗證和產品開發,正在加快氫回收泵的研發進度。
袁可立(600478)市值124.5億。
“高功率質子交換膜氫燃料電池膜電極及關鍵材料制備技術”項目研究成果已通過科技成果鑒定,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今后將積極推進該領域的產業化進程。
冰輪環境(000811)市值115.5億。
安泰科技(000969)市值109.0億。
公司專注于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及相關產品的R&D和創新,直接參與科技冬奧會氫能出行項目。主要產品包括氫燃料電池、氣體擴散層、金屬雙極板等,其中氣體擴散層、金屬雙極板等關鍵材料已實現穩定生產和批量銷售。
雪人股份(002639)市值94.72億。
公司氫能產品鏈的核心產品可分為四大板塊,分別是液氫設備、燃料電池集成系統、燃料電池核心部件(空氣供應系統和氫氣循環系統)、加氫站設備。目前,公司已與國內28家整車企業和燃料電池系統集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供應燃料電池供氣系統和氫氣循環系統。
熊濤股份(002733)市值87.79億元。
公司在武漢、大同投資建設氫燃料電池產業園,主要從事氫燃料電池催化劑、質子交換膜、電堆、電池控制系統的生產和研究;18年10月,我們簽了10億燃料電池客車合同。
寶思股份(300441)市值75.77億。
該公司為氫燃料電池開發的壓縮機和氫循環泵處于R&D和測試階段,尚未量產。公司將根據氫燃料電池的市場發展情況進行后續推廣。
致遠新能(300985)市值71.6億。
公司擬對江蘇深和辰科技有限公司增資6900萬元;增資完成后,公司將持有江蘇深和辰30%的股權。目前標的公司主要產品為燃料電池陽極核心部件。目前,申和辰已定制開發了氫噴射器單元、循環泵、組合閥等氫能汽車零部件,主要產品處于車廠檢驗階段。
中鋼天元(002057)市值69.1億。
公司的燃料電池雙極板還處于研發階段,包括石墨雙極板和金屬雙極板。實驗室研發已經完成,下一步進行中試生產。
柴權電力(600218)市值63.42億。
安徽省袁俊氫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由本公司合資設立,主要從事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和燃料電池核心部件及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技術轉讓和技術咨詢。
搞活(002334)市值57.87億。
公司主營電驅動產品,與愛德曼在氫燃料發動機和系統總成領域合作,主要生產燃料電池、電堆和動力總成的核心部件。
百世(300580)市值52.34億。
該公司已成功交付客戶Garrett氫燃料電池的核心部件,應用于日本本田clarity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制造。同時,公司還積極投資與客戶共同開發的氫氣壓縮機泵項目、電子冷卻泵等節能減排項目。
凱威爾(688551)市值46.55億。
在燃料電池行業,公司推出了燃料電池專用反饋電子負載,模擬燃料電池實際工況下的負載特性,改變了以往采用Kikusui(日本)和EA(德國)小功率電子負載并聯無反饋的測試方法,滿足了國內燃料電池系統向大功率發展的行業趨勢和能量回收的測試要求。
豪志機電(300503)市值44.23億。
公司高速風扇產品基于公司現有產品的相關技術自主研發,主要應用于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
動力源(600405)市值42.96億。
公司在氫燃料電池領域掌握了升壓DCDC和高速空氣壓縮機控制器兩大核心技術。是國內隔離與非隔離boost DCDC技術的行業頭部公司之一,產品性能國內領先。
第四,氫能源汽車
長城汽車(601633)市值4525億。
公司建成了氫能技術中心,具備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零部件的測試和試制能力,以及整車集成和測試能力。它計劃在2025年推出具有成本競爭力的高功率氫燃料電池乘用車。18年10月入股H2MOBILITY,德國加氫站運營商。中國已經加入國際氫能委員會,發展氫燃料電池技術。
SAIC (600104)市值2435億。
SAIC研發的燃料電池系統技術性能已與世界領先水平相當,相關技術已率先實現產品落地;公司新一代燃料電池堆產品PROMEM3的一級組件已全部實現國產化,并已在SAIC大通EUNIQ7上批量上市。公司還與寶武集團、上海機場集團、上?;瘜W工業區、華誼集團開展了“氫”戰略合作,共建共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生態。
中國CRRC (601766)市值1733億。
依托國電投資內蒙古公司擁有的鐵路,中車大同公司提供氫能源機車,國電投資氫能源公司提供氫燃料電池系統,三方共建國內首個氫能源機車示范項目,并進一步合作開發干線大功率氫能源機車。2021年6月28日,我國首臺700kW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機車抵達國家電投金白鐵路,目前該機車正在試運行。
濰柴動力(000338)市值1616億。
在氫能動力系統環節,濰柴動力基本完成了氫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布局,成功構建了“電池+電機+電控”為一體的新能源動力系統集成優勢。該公司已批量交付燃料電池公交車,并初步實現商業化。
廣汽集團(601238)市值1551億。
2020年7月,該公司發布了首款氫燃料電池乘用車AionLXFuelCell,并計劃在未來推廣小批量運營。目前,公司已經自主掌握了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開發的關鍵技術。
長安汽車(000625)市值1179億。
長安2008年進入氫燃料領域,已經做了三代產品研發,服務過上海世博會。目前已掌握電力系統集成與控制核心技術,技術能力屬于國內第一梯隊。長安智翔燃料電池車在上海世博會上被科技部指定為示范車,CS75氫燃料電池獲得產品公告。
美錦能源(000723)市值756.3億。
公司控股華南地區最大的氫燃料電池商用車企業——飛馳汽車,主要生產氫燃料電池客車、面包車、輕、中、重型卡車等商用車。截至目前,飛馳汽車已售出近1000輛燃料電池汽車。
宇通客車(600066)市值249.4億。
宇通客車主要是氫能源汽車的集成開發技術。目前已經經過四代技術迭代,具備豐富的氫能源汽車量產能力。到2020年,在過去的三年里,已經銷售了320多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
福田汽車(600166)市值230.1億。
公司是國內最早從事燃料電池客車研發并獲得首批公告的公司。其產品覆蓋8-12m城市/城際客車,在國內率先實現商業化運營。在物流車輛領域,目前開發的產品涵蓋物流、冷鏈、環衛、自卸、牽引,涵蓋4.5t-49t系列車輛。同時,隨著京津冀氫走廊的建設,中重卡將快速發展。
杭叉集團(603298)市值146.2億。
該公司計劃開發氫燃料電池叉車等新能源工業車輛。通過加強與集團公司的R&D協作、生產協作和服務協作,依托天津港保稅區氫能產業鏈的獨特優勢,加快了杭叉天津新能源公司氫燃料電池叉車的研發和規?;茝V應用。
東風汽車(600006)市值138.2億。
公司全動力燃料電池乘用車動力系統平臺及整車開發項目綜合性能評價順利通過驗收。該項目于2018年5月由東風公司牽頭,中國一汽15家單位共同承擔。目前已經開發了兩款全動力燃料電池乘用車,其中一款是國家公布的。
安徽合力(600761)市值94.82億。
公司已將氫叉車納入新能源體系,作為公司發展戰略中極具潛力的重要板塊,并與多家氫能源產業鏈核心企業開展戰略合作。未來,安徽合力將繼續在氫能叉車領域發力,推出涵蓋平衡叉車、牽引車、倉儲車的各類型系列化氫能產品。
金龍汽車(600686)市值45.39億。
公司優化了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和整車集成關鍵技術,從無到有,先后完成了8 ~ 12m大中型燃料電池客車的系列化產品布局。黃金客車8.5米劉川系列氫燃料電池客車先后獲得廣東嘉善客車和佛山客車300多輛氫燃料客車訂單。
康生股份(002418)市值43.87億。
公司于2016年開始研發氫能源商用車,2018-2020年每年交付氫能源商用車,是公司商用車發展戰略的核心賽道之一;目前收入占比10%左右,未來將成為公司發展的重點。
中通客車(000957)市值33.56億。
擁有國內最全的節能與新能源客車產品系列,先后推出7米至12米全系列燃料電池客車平臺,掌握燃料電池發動機集成技術。目前,有五種燃料電池公共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