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喜歡咨詢農民的經濟生活,是因為農民是中國最大的草根群體。只有深入了解農民,才能深入了解中國。
我的童年也是在農村度過的。我非常熟悉農村的悲慘生活。我希望看到農民的生活有更多的改變。
經過這幾年的扶貧,我在各省沒有看到一個為溫飽發愁的農民,沒有看到一個住在破舊房子里的人。農民的下限是堅持住,所以本文是討論農民的上限在哪里。
這里要把珠三角和長三角,以及一些特大城市郊區的農民切出來,因為這些人名義上是農民,但本質上早就是市民了,是有宅基地的市民。在福建、浙江、江蘇一帶,我見過很多當地農民的豪華別墅,房子很寬,院子很厚,最夸張的有十幾層樓高,建得像碉堡一樣。他們大多從事制造業或商業,根本不種地。
所以我們要說的農民是湖南、河南、陜西、廣西等普通省份的農民,他們的生活才是大眾應該關心的。
其實提問,全國聽到的答案都是一樣的,就兩種:
一個是出去打工,一個是種地。
一般來說,工作就是兩個地方,要么在鄰近的城市,要么遠到省會。他們通常從事快遞員、保安、礦工、保姆、建筑工地、餐館和其他類型的工作。其實他們是為城市生產者(國企)、管理者(公務員)、教師提供服務的。如果賺的錢不夠他們在城市買房子,城市里的農民工就永遠是城市流動人口。
當然,只要夫妻倆愿意工作,在縣城買房是有可能的。中國中西部縣的房價沒有那么夸張。老家還是4000左右,市區5000左右。我在陜西調研過,寶雞漢中普通樓盤那么多。只要兩個農村來的年輕勞動力不亂來,他們就能付得起首付,在未來20年內還清房貸。
另一個目的地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從事工業制造或服務業相關工作。在這些地區,收入相對較高,也有大量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我就是這群人的代表。
但是因為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房價高很多,在這里普通工作根本買不起房。同年去珠三角的同齡人,很大一部分會在老家蓋新房,或者賺錢后回縣城和市區買房。
我的中小學生中,有20%左右最終定居在珠三角,只有5%左右能夠定居在深圳和廣州。這類人通常比較勤奮,有危機感,有比較系統的思維,能夠規劃自己的人生。生活在混亂中的學生通常會很快在競爭中失敗。
出去打工的都是年輕人,這些人會依附于一個收入較高的更穩定的經濟鏈條,而留在農村的人會依附于一個收入較低的不穩定的經濟鏈條。
我們去全國各地的農村,看到的都是50歲以上的人在清理土地,40-50歲的人很少。不是他們不想多掙錢,而是掙錢的最好機會,被年輕人吸收了。工業和服務業也拒絕了他們。最后,他們只能選擇種地。
統計局2021年5月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有14.1億人口,9億人居住在城鎮,占64%,5.1億人居住在農村,占36%。
1949年,中國有5.4億人口,農村人口占全國的89%。1990年,中國有11.4億人口,農村人口占全國的73.5%。2010年,中國有13.4億人口,農村人口占全國的50%。今天只占36%,說明中國已經發生了暴力人口遷移,進入城鎮的人口需要住房,需要醫療,需要醫療。否則城市容納不了這些人,這些人就會成為難民。正如我在印度孟買看到的,由于孟買無法為農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大量印度人直接睡在孟買街頭,他們真的是露宿街頭。
如果這幾十年沒有完成工業發展,可見我們也會遭遇這種命運。我現在不會在這里打字,很可能會流落長沙街頭,在路邊搭個窩棚,打零工養活孩子。
但是,即使農村人口比例下降到36%,仍有5.1億人生活在農村,僅比建國時的5.4億總人口少一點,這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數據。
所以這篇文章想關注的是,農民種田能獲得多少經濟收入?他們的上限在哪里?
農民平時其實可以通過三種方式獲得收入,分別是:普通作物、經濟作物和水產養殖。
普通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土豆、紅薯、高粱、花生。根本沒錢種這些東西。收購價多在1元1斤左右,平均每畝年凈利潤500-1000元。這點收入還不夠家里四口人買冬衣。
但是,這些糧食很特殊,一定要種,因為關系到國家安全。如果有一天發生國際沖突,別人不賣給你,就會有一大批人餓死。我們常說的18億畝耕地紅線就是指這個。
這造成了一種特殊的情況。如果城市位于糧食主產區,一般不會富裕,糧食容易養活人,導致人口爆炸。而糧價太低,原有產值低,人口爆炸使得人均資源少,是河南黃淮四市生活艱難的主要原因。
中國農村平均每家每戶耕地不到十畝,普通作物就別說了,一點希望都沒有。我們主要講經濟作物和水產養殖。
我這些年在貴州、廣西、陜西、湖南等地流浪期間,詳細咨詢過封梅、蜜桔、獼猴桃、蘋果、糖橙、烤煙、甘蔗等經濟作物的收入情況,這次還特意去延安洛川縣詳細咨詢了當地洛川蘋果的收入情況。
我去洛川是因為總聽人說洛川種蘋果賺了不少錢,一畝地純利潤能達到1-2萬元。感覺看到了中國農業的亮點,趕緊買了火車票跑去看現場。
結果你一看現場,根本不是這樣。有些人根本不懂農業,只是在JB吹牛。
洛川蘋果一般在種植后第三年零星結果,四到五年豐產。只有改良的歐洲矮化富士才能第二年零星結果,第三年豐產,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收獲,所以投資周期特別長。
當收獲季節安全時,冰凍災害和冰雹會影響質量和產量。即使一切順利,收成不錯,蘋果的價格也會因為市場因素而忽高忽低一陣子。但是在種植的過程中,疏花、疏果、套袋、摘袋、施肥、割草、除草、松土、修剪,都是要花錢的,這些成本一攤出去,就沒有多少利潤了。
而且洛川蘋果讓利后,旁邊的甘泉、富縣、寶塔、甘肅等地紛紛效仿,疫情導致價格再次下跌。
蘋果和其他經濟作物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不容易被病蟲害破壞,而且還會有一點殘渣留給你。存放期比較長,不會有人。
我們和一位在洛川工作的當地公務員反復核對后,扣除各種成本,發現洛川蘋果的最高利潤是5000元/畝,這可能也是中國經濟作物的天花板了。
那些吹噓一畝地能凈賺1-2萬元的人,大概以為種的都是罌粟。
延安搞一縣一品,黃龍核桃,延川地瓜紅棗。天花板太低了。當然,有總比沒有好???0分不如考20分。我們應該努力工作以取得進步。
經濟作物的特點是回收期長,價格不穩定,容易被競爭對手抄襲,天氣和病蟲害的危險因素太多。這些都是農業的先天劣勢,種田不能使人富裕。
領導平時參觀的示范村大多是旅游村,建得很漂亮。不靠農業吃飯,旅游業完全是另一種生態。
如果有人告訴你,經過仔細計算和實地考察,種植蘋果的年凈利潤是4500元/畝,那你就要小心了。這個數據只是上帝給你的。農業不穩定,尤其是經濟作物,70%的時間都在抽風,只有30%的時間是正常生產,大部分時間你可能只能收到3000元/畝的純利潤。
就好像你要找一個人,你不想找一個性格不穩定的人過一輩子。受不了天天跟你吵架。
除了蘋果,在陜西,我們還深入了解了寶雞眉縣的獼猴桃產業。以下是我們記錄的稿件,咨詢了當地所有的果農,都是第一手數據:
盧克:獼猴桃的市場價格是多少?
果農:目前眉縣獼猴桃品種有四五種。
其中紅陽、G3品種,地售價10元/斤,市場零售20元左右;崔翔和金夫是兩個品種,地價4、5元,市場8-10元/斤;徐翔地價每斤2.5-3.5元,零售價每斤4-5元?,F在眉縣種植面積最大的是徐巷。
盧克:為什么徐翔的市場份額最大?
果農:徐翔種植早,栽培面積最廣。
盧克:梅縣的徐翔占總產量的多少?
果農:眉縣有34萬畝獼猴桃,徐巷占30萬左右。
盧克:為什么貴的品種這么少?
果農:有的不好種,嬌嫩,紅太陽潰瘍病多。陽光金果G3的開發才剛剛開始,種植的很少。
最便宜的是海沃德和秦美,地價1.3-1.5元每斤。賣的話也就兩元左右。這些主要是獼猴桃切片,還有副果(小果)。這些80克以下的小水果,不管是徐香還是其他品種,都要8毛錢到1塊錢。這些基本都是網上賣給電商的。9塊9包的那種就是從這些來的。
盧克:梅縣銷售獼猴桃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果農:靠政府,我們政府每年都下大力氣幫助銷售,因為梅縣基本沒有地方種糧食,主要靠獼猴桃。還有少量大櫻桃和草莓,但基本都是獼猴桃。
路克:政府是不是直接從線上層面幫助,然后找渠道賣給全國?
果農:現在情況是這樣的。過去,為了鼓勵農民種植獼猴桃,政府支付土地中一些設施的部分費用,鼓勵農民種植獼猴桃?,F在,我們知道有兩個方面。第一政府每年出去參加很多展會,政府出錢搭建平臺,讓這些優秀的果商(主要是我們當地的合作社)參加各種展會,比如上海的國際果博會,梅縣政府帶。
其次,因為獼猴桃在國內種植面積大,我們這邊的品質比較好,種植技術也比較好?,F在政府正在進行四項改革和五項升級。
盧克:你說的四變五升是什么意思?
果農:四變,第一變優良品種;二是改良土壤;第三,改變作物技術,因為是無公害或者有機,希望農民在不減產的情況下增加收入;第四,技改由四改五,這是我們這邊提出的口號。目前關中地區乃至全國的獼猴桃種植戶都在向這方面學習。
去年臘月二十三就這么冷。全縣所有的鎮書記、鎮長,包括各村的書記、主任,都被叫到西北A&F大學獼猴桃實驗站。大家拿著凳子坐在那里開會,這樣每個村都得從今年起出不少畝。要落實,不能流于表面,還要在技術和新品種上下功夫。今年每個村子都在這么做。
對于種桃不用那么多化肥農藥,或者國家允許的,通過196項農藥殘留檢測的果園和合作社,政府每年都會給予特別支持。當然不能減產,但要增收。
為了穩定物價,已經提前定好了明年的收購價,所以老百姓比較放心。
盧克:梅縣是什么時候開始開發獼猴桃的?
果農:七年多的時間,我們當地山上有很多野生獼猴桃。當時正巧西北A&F大學需要一個教授實驗站,于是在我們縣建了一個實驗站。經過育種,現在有128個品種。Xi農大教授會慢慢交流推廣,然后逐漸有這樣的獼猴桃產業。
盧克:已經40多年了。在你的印象中,獼猴桃生長最快的時期是什么時候?
果農:在過去的20年里。
路克:獼猴桃畝產多少?
果農:平均產量4000-5000斤。
路克:徐翔的畝產量是多少?
果農:長得一般的人,也就是畝產四五斤地,種得好的七八斤地。
盧克:造成這種畝產量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果農:技術投入和投入,還有地塊。這里既有臺地,也有河漫灘。
盧克:除去成本,一畝地的凈利潤應該是多少?
果農:今年徐翔的土地均價在每斤2.5-3.5元之間,按2.8元計算,每畝超過1萬元。一畝地年收入在萬元左右??鄢杀?,徐翔平均凈利潤五六千元。比如最貴的紅陽,有些地方因為氣候限制不能種植。將來,金夫和崔翔可能在這里發展得最大。
當然,也可以開發地價10元一斤的陽光金果G3。G3是新西蘭人做的,我們中國人拿回了紙條。我們拿回來以后,先在四川做,現在慢慢在全國做。(也有人說是江西的品種,被新西蘭人搶走了。)
盧克:你剛才說什么是警察,種子?
果農:芽尖。它有種子,我們稱之為幼苗,但是你要把你想要的品種嫁接在上面。
盧克:在我們那里,獼猴桃一年能收獲幾次?
果農:一年一次。
盧克:一個普通農民在家能種多少英畝?
果農:按照我們當地人口比例,除了少部分,我們大部分家庭人均一畝半或者一畝地分兩部分。
根據最新的人口普查,眉縣常住人口28.6萬,現在有30多萬畝土地,其中28.6萬人有城鎮戶口。)
盧克:當收獲季節來臨時,每個人都會自己去收?
果農:我們現在產業鏈已經很完整了。比如你現在有一塊地,你在深圳工作?這里有一個收割隊。只要你一個人去你家,站在地上看秤,沒時間找朋友或者親戚看秤,就會有人去地上給你撿起來,帶回去,放到車上稱重裝車。(全職托管也越來越受歡迎)
路克:當它成熟時,如果有人來收,他們就把它拿走?;旧限r民都不太擔心賣不出去?
果農:不用擔心,我每年都擔心價格,但是現在一些有遠見的老板已經提前在這里和農民簽訂了收購合同。近一個月前見了一個老板,他桌上放了很多合同。我把它看成是2022年的購買合同。
盧克:合同中的購買價格是多少?
果農:寫下三個方面?,F場看到了這個數據。
第一,徐翔獼猴桃80g以上的水果保護價3元。假設明年的獼猴桃1元/斤或者2元/斤,就有3元的保底價格。假設明年的獼猴桃4元/斤或者5元/斤,他會在這三塊的基礎上給你3-5毛/斤。
第二個跟你那塊地的獼猴桃大小有關,一般是大還是小。這樣的話,100克以上或者120克以上的,就是一斤加3到5毛。
第三,所有農業投入都是農業材料、化肥和殺蟲劑。與制造商或大批發商談機器采購的是采購人員。一起采購可能便宜,但是如果用了農藥,不允許老百姓自己動手,也不允許他們噴。收購商讓老百姓自己收購后,叫人去地里噴農藥,不讓去。
盧克:為什么不讓人們自己做呢?
果農:因為獼猴桃需要196次檢測才能達到一個檢測數據,需要零殘留,檢測非常嚴格。他害怕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使用一些劇毒或者重金屬的東西,或者抗生素,或者一些化學調節劑。
盧克:今年化肥和農藥的價格上漲了嗎?化肥農藥每年價格波動大嗎?
果農:今年貴。你能做什么?但是你家有保底價,明年老百姓的獼猴桃只會去葉砍,但是明年的獼猴桃已經賣出去了。
盧克:每年的種植會受到往年收購價的影響嗎?
果農:這個分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剛才說的訂單類型,第二個是電商,第三個是最難最復雜的,體量也最大。第三種情況,是談田里的價格,也就是在收獲季節談田里的價格。當然也有代理的,但是這種一年一個市場的隨行就市,變化很大。
路克:會不會有人把自己種的獼猴桃分成幾份,有的提前簽合同,有的留著地談價格,那幾天看行情,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果農:99%的土地都是協商好的。我們有一些商家今年生意很好。他們已經提前在6、7月份開始和農民談了,做了初步的預定。雖然不是很規范,但是他們孕育了我們當地的環境(就是其他商家也在六七月份和農民談過)。這也不錯。商家專門找那些品種比較好的果園直接預定。從今年到秋季,購買基本都是3.5元,算是高價了。
水果只有三種,第一種各有特色,也就是說我的獼猴桃有196項無公害檢測標準,第二種賣的便宜,只是為了電商,第三種是新賣的,是當季水果。這個生詞是最難的,也是最難得到的。以后大家自己努力,把桃子種好,讓大家在六七月份來初篩的時候達到商家的要求,這樣下面的事情就好辦了。
盧克:獼猴桃種植是人工的還是機械的?
果農:最早的時候用的是人工,到了一二十年代中期,機械用的很多?,F在機器里有一臺割草機,用來開溝施肥或者用施肥槍施肥,其他的慢慢撤?,F在因為噴灌和滴灌,國家投入了水肥一體化,逐步推廣?,F在機械主要用在割草和噴化肥的時候。
盧克:種植獼猴桃時,你是先播種,然后再嫁接嗎?
果農:沒有,有專門的苗圃育苗。幼苗之后,我們當地稱之為幼苗(即不能結獼猴桃的幼苗)。之后,你可以在上面嫁接任何你想要的東西。
盧克:苗,政府會給補貼嗎?
果農:最早的時候政府補貼種苗,還有我們獼猴桃種植需要的鐵絲,還有水泥樁,水泥桿。這些都是政府補貼。兩三年干得好,就被大范圍提拔。
盧克:最早是什么時候?
果農:十年前政府不需要現在補貼種苗。因為梅縣到處都是苗床,從太白山下到渭河。
盧克:種植獼猴桃的主要風險是什么?
果農:最大的風險是自然災害,首先是倒春寒。
盧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有一些保護措施嗎?
果農:平時施肥要多用農家肥和有機肥。另外,讓果樹掛果,掛果量要差不多,樹要壯,這樣才能抵御晚春的寒冷。另外樹干用報紙包好,開春后噴點葉面肥,但這個基本沒用。
盧克:還有其他風險嗎,比如害蟲?
果農:因為秦嶺主峰太白山在眉縣,從山上移植了幾十年,沒有蘋果800年,葡萄700年那么長,病蟲害很少,除了賣農藥,老百姓哪里有那么多病蟲害?一年吃一次藥。
路克:獼猴桃每年收獲后是怎么保鮮的?
果農:目前我們這邊有兩種方法。政府每年規定統一的賣桃時間,隨意賣的會受到懲罰。
盧克:你不能提前挑嗎?
果農:對。為了保證梅縣獼猴桃的品牌,桃子只能在去年8月20號到9月1號賣,不能偷偷收割。如果你故意收割它們,人們會當場毀掉車上所有的東西。
盧克:政府的控制力還比較強嗎?
果農:大,老百姓支持。第二,部分獼猴桃會進入冷庫,因為我們的產業鏈很完整。政府也希望大家每年申報項目,多建冷庫。
盧克:建冷庫的錢也是政府撥款嗎?
果農:政府爭取一些資金,老百姓自己出一些錢。
盧克:冷庫是為了儲存和延長銷售時間嗎?
果農:對,明年四五月份直接賣。
盧克:政府會負責后勤嗎?
果農:物流,一方面政府提供這些服務,另一方面是監管。也就是說,就在剛才,所有獼猴桃的物流公司都不能開業,不能在今年9月1日前發送獼猴桃。
二是政府有時候協商快遞費用,快遞公司來梅縣做生意。我們歡迎,但必須符合規定。另外政府談價格定多少,這樣更好。而且,畢竟有損果實。有些快遞公司不太擅長這一塊,但是梅縣這邊政府出面。如果出現質量問題,快遞公司不能及時賠償,政府會要求他們立即向政府投訴。
盧克:梅縣會有二次加工獼猴桃的產業嗎?
果農:也會有專門的工廠來做這些事情。最早是在陌陌二桃賣不出去的時候,扶持小型民營企業做獼猴桃干?,F在都是大企業。近年來,切片獼猴桃發展迅速,政府對獼猴桃酒、獼猴桃飲料、果汁進行了調整,銷量不錯。
盧克:現在梅縣做很多深加工嗎?
果農:有很多,三四家比較有實力的企業。獼猴桃出庫時有一些軟果,不能上市。有人拿回去釀酒。最開始浙江人在這里做,我們老百姓不理解。浙江人租了一些小院子,在那里有點事做,還不錯,但是小作坊還是不行。政府看到還有很大的空間,所以想投資并把它做大的當地人。
盧克:還是政府主導的?
果農:對,獼猴桃果酒飲料很多,相關衍生品也很多,還有一部分是磨成干粉的。以前有的是從冷庫里出來,不敢去市場倒掉,就拿走做獼猴桃酒的原料,成本也很低。
盧克:為什么我們不能以新西蘭獼猴桃的價格在這里賣獼猴桃?
果農:他們很早就標準化了,他們把所有的果農聚集到一起,放在一個公司下面,就一拳打到底。其實他們品種一般,種植水平不如我們,品質和口感有時候也不如我們。我們需要品牌建設。
盧克:至于種子,我們能在中國開發自己的種子和樹苗嗎?
果農:一分為二的說。一方面是種子。新西蘭的種子還是取自梅縣。這里不缺種子。山上有很多野生的獼猴桃品種。另一方面,種子從山上取下來,不能直接當獼猴桃,但是你可以在上面嫁接任何你需要的東西。
盧克:這個品種的種子是我們自己培育的。它們是進口的嗎?
果農:一個品種是新西蘭的海沃德,剩下的都是國產的。梅縣也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獼猴桃交易中心。
從上面的采訪中我們可以知道,眉縣的獼猴桃產業是政府一步一個腳印,全面集約化,科學管理的??梢哉f是我見過的代表,而且中國農村對農產品的支持力度最大,所有不穩定的農業因素,包括天氣、市場、物流都完全控制在一個最穩定的范圍內,但仍然難以突破5000元/畝凈利潤的農業上限。
樂觀地說,隨著我國農業技術的提高,以后有可能把上限提高到6000-10000畝的純利潤,但還是不如一個農村青年出去打工幾個月。
最后簡單說一下水產養殖。這個不能深入討論。這篇文章太長了。后面我會單獨開一篇農村水產養殖的文章。
總體來說,水產養殖的特點是投資高、回報慢、風險大、技術要求高。
如果種水果的難度是50,水產養殖的難度就是150。
以養豬為例。你得準備好場地,廠房,設備,小豬,母豬,飼料,環保設施,技術手段,證書,才能開工。你的資本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回本,你還得防范自然災害、流行病、價格波動等異常事件。三五年都回不了本錢。
我咨詢了河南一個養牛大戶。他家八個月養了2000頭牛,每頭牛價值25000元,但純利潤極低,只有2000元左右(對方口音太重,可能誤會了)。這個凈利潤真的少得可憐。
水產養殖最大的風險是瘟疫,大面積死亡。因為成本高,農民經常失血。
所以經常聽到一句話:家里有錢,有頭發的不算。
如你所見,市場上最終能走出養殖業的大企業,一定是管理科學、規?;拇笃髽I,而不是一兩個養殖戶。
通過對農村地區的大量實地調查和對至少十個省份的北方和南方農村地區的訪問,我發現中國大多數農村人口仍然依靠土地和農業為生。一般來說,土地產出的上限是每畝5000元的純利潤,這通常是每畝1000-2000元的水平,所以種地就沒得談了,風險太高。
而且現在從事農業的,都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由此我們可以預測未來,中國的農村會發生什么:
1.小規模的耕作方式必然會在中國消失。這群老人去世后,人地矛盾會同時消失,農村會出現大量的拋荒土地,進而出現集體土地流轉。
2.大規模的機械化種植必然會在農村出現。舉個例子,一個縣未來要吸引年輕人種獼猴桃,必須實現每畝7000元的利潤(別提了,隨便給個數字),他自己可以種20畝地。要吸引年輕人種小麥,就得自己種200畝地。
但是!如果我們想確保農村地區的這種積極變化,我們首先必須確保中國的工業現在正常健康地發展。
因為只有工業持續吸納更多人就業,農村的人地矛盾才能不爆發,新一代農業人口才能享受到技術和資源的紅利。
而工業則必須不斷升級,與工業強國競爭,搶奪大量利潤高、市場大的工業領域,從而延伸更長的產業鏈,接受更多的農村就業。
中國農民的出路在哪里?
除了自力更生和提高農業產值,中國農民最重要的出路是工業化發展的進程。我們工業黨會用工業來解釋很多問題,因為“工業能解千愁”是真的。農業產量是有限的,但工業是無限的。
悲秋悲春無用。解決農民問題,還是要擼起袖子干實業。
感謝眉縣賈培獼猴桃專業合作社提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