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袁杰
中國和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設的蘇州工業園區,誕生27年來,已經從蘇州東部的一片水鄉,崛起為一座現代化新城。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907億元,這個經濟體將躋身全國百強縣,僅次于昆山和江陰。
同時,蘇州工業園區還集經開區、高新區、自貿區于一體,可謂“千寵合一”,條件優越。
然而,即將邁入30歲的蘇州工業園區也有自己的煩惱。比如它的城市形態和城市設施能否進一步完善?園區如何創造更多的“第一”和“獨特”,始終扛起改革創新的大旗?城市建設起點高,基礎好,是不是意味著園區干部必須有很強的應急和管理能力?
10月16日,蘇州工業園區召開城市建設與管理會議。論文()從會議上了解到,未來三到五年,蘇州工業園區的目標是實現城市形態更加優化、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治理更加現代化、城市特色更加國際化。因此,將加快推進443個重點項目,累計投資約3306億元。
拋出如此“大手筆”的一個大背景是,蘇州工業園區迎來了新的發展定位和使命。9月底召開的蘇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賦予了蘇州工業園區建設“世界級高科技園區、一流自貿試驗區”,成為面向未來的“蘇州城市新中心”的發展定位和目標,簡稱“雙一流、新中心”。
在建立之前,蘇州工業園區“放手”。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沈密在本次城建大會上表示,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建設面向未來的蘇州城市新中心,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世界級的高科技園區、一流的自由貿易試驗區,需要更高質量、更高能級的城市新中心來承載。
未來3-5年,計劃投資3306億元用于城市建設。
蘇州工業園區官網資料顯示,蘇州工業園區是中新兩國政府的重要合作項目。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
蘇州工業園區自誕生以來,堅持“先規劃后發展”、“一張藍圖繪到底”的規劃設計理念,堅持產城融合。該報記者在蘇州工業園區展示中心看到,如今蘇州工業園區的景觀,與當時手繪平面圖上的現代圖景幾乎一模一樣。
也正是蘇州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迎來了“雙面繡”時代:一邊是小橋流水的千年蘇州城,一邊是以工業園區為代表的現代化新城,高樓林立。
正所謂“金雞湖談經濟,獨墅湖好讀書,陽澄湖宜養生”。這描述了蘇州工業園區是高端制造業與國際貿易區、科教創新區、旅游度假區等特色功能板塊的結合。
蘇州工業園區并不滿足于此。從本次蘇州工業園區代表大會上獲悉,未來3至5年,蘇州工業園區將努力實現4個發展目標:城市形態更加優化、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治理更加現代化、城市特色更加國際化。
具體來說,蘇州工業園區將加快實施443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約3306億元,實現城市建設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
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沈密在會上透露,蘇州工業園區將加快推進自貿商務中心、蘇州東站、市民服務中心等標志性項目建設,加快實施金雞湖隧道、獨墅湖第二通道、陽澄湖第三通道、312國道蘇州東段改擴建、軌道交通6、7、8號線、S1等重大交通項目。
同時,還將高標準建設運營企業總部基地、現代服務業園區、上市企業產業園、中新生物科技創新島等重大產業載體,提升發展水平。
沈密表示,園區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蘇州特色、園區品質,高水平編制新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優化城市空間布局。
打造“蘇州城市新中心”是蘇州工業園區的新使命。
蘇州工業園區被稱為“工業園區”,長期位居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和高新區榜單前列,但在城市形態上卻不同于“開發區”的刻板印象。蘇州工業園區從一開始就堅持產城融合的理念。
本報記者在蘇州工業園區展示中心看到一張1994年編制園區總體規劃時手繪的金雞湖透視圖。
據該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與蘇州工業園區實景圖相比,規劃圖與實景圖相似度高達90%,體現了蘇州工業園區系統規劃、分步實施、永不偏離的建設思路。
這一思路也摒棄了“邊發展邊規劃”、“先發展后規劃”、“換領導后規劃”等屢遭詬病的做法。
同時,蘇州工業園區在重要基礎設施建設上采取“適度超前”的原則。一開始園區內的市政道路、供電線路、供水管網、燃氣管網、供熱管網、排水管網、污水管網、電信網絡、有線電視電纜同步鋪設,也就是所謂的“九通一平”,而不是建在哪里就“縫縫補補”。
再過三年,蘇州工業園區將迎來30歲生日?,F在,工業園區迎來了新的發展定位和使命。
今年9月底召開的蘇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賦予蘇州工業園區國際一流的高科技園區和一流的自貿試驗區,成為“蘇州城市新中心”面向未來的發展目標。
千百年來,蘇州城的中心幾乎沒有離開過以平江路和拙政園為核心的古城區。把蘇州工業園區建成蘇州的新中心,意味著蘇州的核心城區將真正走出古城。
也就是說,在過去,我沒有去過蘇州古城之前,我沒有去過蘇州;現在,我還沒有看到蘇州工業園區,所以我還沒有完全領略到蘇州的美。
沈密表示,加快建設面向未來的蘇州城市新中心,仍需進一步聚焦城市,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完善科技創新、現代服務、品質消費、文化交流等核心功能,強化中心核心。
不滿足于蘇州的“樣板間”,蘇州工業園區的目標是成為更具輻射帶動能力的城市中心。蘇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后,在蘇州工業園區召開的第一次會議,重點是城市建設和管理。沈密說,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建設面向未來的城市新中心,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世界級的高科技園區、一流的自貿試驗區,也需要建設更高質量、更高能級的城市新中心。
蘇州工業園區在城市建設上下功夫,可能會以日本筑波為借鑒。
20世紀60年代,日本意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開始在東京北側的一大片荒地上建設筑波科學城。1985年在筑波舉辦的世博會大大加快了筑波科學城的開發建設,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環境改善和基礎設施建設。
世博會的召開,終于幫助筑波擺脫了原來一個科技衛星城的形象,開始向區域中心城市轉型,并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發展。
上海-蘇州市:上海多金雞湖,蘇州有陸家嘴。
與日本筑波類似,蘇州工業園區也坐落在一座超級城市旁邊,而且與這座超級城市密不可分,那就是上海。
長期以來,蘇州人喜歡用“大樹下種碧螺春”來形容上海與蘇州的關系。據蘇導介紹,9月底結束的蘇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積極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推動“滬蘇同城化”取得重大進展。這無疑是上海與蘇聯關系更加緊密、更加和諧的期望和目標。
一路出上海往西,過了昆山,就是蘇州工業園區。沈密說,從蘇州公園站坐火車到上海站只要23分鐘,而且很多公園人都在上海工作,每天都在上演一出“雙城記”。
在他看來,某種意義上,上海和蘇聯的城市化相當于上海增加了金雞湖和陽澄湖,蘇州工業園區增加了陸家嘴和外灘。雙方可以共享資源,共同受益。
沈密表示,蘇州工業園區將積極承接上海的溢出效應,實現與上海的錯位互補發展。比如科技創新,上??梢宰觥?到1”,園區可以做更多的“1到10”、“10到100”的轉化。
截至目前,代表全球制造業智能制造和數字化最高水平的“全球燈塔工廠”共有69家,蘇州工業園區有兩家(博世和強生)。沈密認為,這說明園區制造業基礎雄厚,完全可以形成“上海R&D+園區制造”的協同模式。
論文從蘇州工業園區獲悉,2020年,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納米技術、人工智能三大新興產業將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長速度,總產值達2494億元。
根據今年年初出臺的《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規劃》,蘇州工業園區也是大虹橋“北向拓展區”的重要節點。
互聯互通方面,上海機場集團“蘇州城市候機樓”近日落戶蘇州工業園區,上海兩大機場在蘇州工業園區成功“前移”。此外,穿過蘇州工業園區、連接上海和蘇聯的軌道交通S1線也在建設中。未來蘇州工業園區和上海之間將會有高鐵、城際、軌道交通等多層次的連接。
有專家形象地說,所謂上海和蘇聯的城市化,最理想最直觀的效果,就是人到了蘇州,并沒有脫離上海的感覺。
人們不禁期待,蘇州工業園區30歲的時候,將在蘇州、上海都市圈、長三角扮演怎樣的角色。沈密在本次大會上表示,面向未來的蘇州城市新中心是系統規劃和巧妙創造的結合,也是各級干部眼光、能力和水平的集大成者。
"這絕不容易,敲鑼打鼓就能做到."他說。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