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陶丘”聞名中外,觀潮在中國已經形成風氣。早在漢魏時期就蔚然成風,六朝亦步亦趨,唐宋時期更為盛行。
宋·潘閬的《九泉子》記載了觀潮的盛況,“久記觀潮,滿江人爭仰視。我懷疑大??湛杖缫?,四面擊鼓。向濤,弄潮中的弄潮,挺立著,讓紅旗一直濕著。也不多看幾眼自己的夢,還是心寒?!?/p>
河水漲潮兇猛,嬉鬧者站在潮頭迎接大自然的偉大力量。據說宋人在農歷八月十八,潮水兇猛的日子,在錢塘江上檢閱水師。
每年觀潮的人摩肩接踵,車如水,人如潮。秋來的逆風助了錢塘江的潮勢,大量涌浪沖擊堤岸,浪頭與重疊的浪頭相撞,騰空后留下數十尺的浪頭。壯麗的景象正如李太白詩中所描述的:“波塞冬渡東,陰風歸,浪打天門石壁。八月的浙江怎么了?雨下得像雪一樣?!?/p>
看過潮的人一定想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形成過程。天體之間的引力影響潮汐。農歷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日、月、地幾乎在一條直線上,海水的重力差達到頂峰。
錢塘江河口呈喇叭狀,潮汐易進難出。潮勢未消,疊加對河岸的沖擊,使潮汐更加兇猛。沿海多東南風促成潮位,故聲如雷,噴珠濺玉。
翔宇數控在迎接市場變化的挑戰時,也具有嬉鬧、疊浪、爭潮的精神。當然要有心態,觀潮需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