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度和輪廓測量儀的工作原理
接觸式表面粗糙度輪廓儀的工作原理觸針式表面粗糙度輪廓儀由傳感器、傳動箱、指示器、記錄儀和工作臺組成。電感式傳感器是輪廓儀的主要部件之一,傳感器測量桿的一端裝有觸針(由于金剛石的耐磨性和高硬度,觸針多由金剛石制成),要求觸針的曲率半徑很小,以便于反映表面狀況。測量時,將觸針放在工件被測表面上,保持針尖與被測表面垂直接觸,用驅動裝置緩慢勻速拖動傳感器。因為被測表面是具有峰和谷的輪廓,所以當觸針在被測表面上拖動和滑動時, 它會隨著被測表面的波峰和波谷上下移動。這一運動過程利用杠桿原理通過支點傳遞給磁芯,使其在電感中同步上下運動,并放大運動幅度,使環繞磁芯的兩個差動電感的電感發生變化,將觸針微小的垂直位移轉換成同步的比例電信號。
粗糙度和輪廓測量儀
光切法是一種利用光切原理測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它將一束平行的光帶以一定角度投射到被測表面上,光帶與表面輪廓相交的曲線圖像反映了被測表面的微觀幾何形狀,解決了工件表面微峰谷深度的測量問題,避免了與被測表面的接觸。由于采用光切原理,可測面輪廓峰谷的高度受到物鏡景深和分辨率的限制。當峰谷高度超過一定范圍時,目鏡視場內不能形成清晰的實像,導致不可測量或測量誤差較大。但是,由于其成本低,操作簡單,這種方法仍被廣泛使用,如9J(BQ) 上海光學儀器廠生產的光切顯微鏡。
輪廓測量儀的工作原理
儀器工作臺采用高精度水平氣浮導軌和滾動垂直導軌,運動精度高,穩定性好,使用壽命長。計量裝卡方便,操作簡單,適用于車間檢測站或計量室。該儀器可根據用戶需求進一步開發軟件,更廣泛地滿足用戶對形狀測量的要求,并配有多種工裝備件供用戶根據自身要求選擇。
技術性能:1。測量范圍:軸φ1-180mm,套筒φ200mm,長度φ 220mm。2.指示誤差:1% 0.1u..3.測量精度:不超過0.5u。氣浮臺的運動精度:動態不大于0.2u/100mm。5.電源:220伏,50赫茲,0.5千瓦。氣源壓力:0.5-0.8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