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Sysco公司成立于1969年,擁有270多家分支機構,遍布美國、加拿大、巴拿馬、歐洲等地區,是全球最大的餐飲服務分銷商。Sysco在全球擁有超過65,000名員工,年銷售額超過550億美元。2014年,Sysco在福布斯全球500強中排名第61位。目前已為全球超過50萬家餐廳、飯店、醫院、學校提供餐飲服務,配送的商品包括新鮮冷凍肉、海鮮、家禽、蔬菜、水果、零食以及環保餐具、廚房用品等。公司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各種高品質的食品,讓顧客永遠保持食物的新鮮。
以下是國內幾個快速發展的農業B2B平臺的例子,它們都在不斷努力成為甚至有希望超越Sysco。
美彩
美菜的目標用戶是餐飲企業和菜市場。經營方式以自營為主。自建城市倉庫倉儲,僅北京就有10萬平米倉儲。配送方面自建配送公司,全國范圍內自購自配冷鏈車,司機也自己養。美菜的盈利模式類似于JD.COM,其核心是規模效應。有團隊成員曾經認為,只要美菜達到一定規模,盈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美菜團隊希望借助互聯網技術,將農村千家萬戶的農產品和城市上百萬家中小餐館連接起來,一頭是田野,一頭是千萬商戶和十三億消費者,打破傳統農業中農產品和餐桌的中間環節,既節省了餐館的人力物力,又降低了采購成本,方便了百萬農民。更重要的是,解決了困擾農民多年的農產品賣難和價格低兩大難題。美菜致力于為8億農民謀幸福。
宋菜
宋成立于2014年12月,以蔬菜+批發+交易為主,為生鮮零售商提供蔬菜采購、冷鏈配送、售后服務的B2B移動互聯網平臺。通過逆向供應鏈模式,銷售可以促進生產,構建我國生鮮食品骨干配送網絡,為中小零售商降本增效,解決農產品生產者的生產銷售問題
宋的創始人兼CEO是俞(阿里巴巴昵稱“天書”),曾是淘寶特色中國項目的創始人。不同于淘寶特色的中國,宋在創立之初就果斷放棄了C端市場。雖然是B2B,但并沒有給餐廳供貨。天舒說中小餐廳其實就是“大C”,并解釋了三個原因。首先,很難定義目標用戶。大中型餐廳有固有的采購模式,規模越大,角色和需求越多,很難滿足,而小餐廳的客單價又不夠高。第二個原因:供應鏈不容易深化。為了滿足餐館的需求, 有必要提供數百種SKU產品。太多的SKU會讓平臺很難在每件商品的供應鏈上擁有強大的話語權。原因三:配菜需求難以滿足。農貿市場的菜販60%從事零售,剩下的工作就是給餐廳供貨,同時也會提供選菜和預處理。這部分工作平臺負擔不起,葉菜加工無法自動化,容易形成規模經濟。
在浙江,宋菜占了大蒜50%的市場份額,浙江人吃的每兩個大蒜就來自宋菜。在上海,宋每天賣450噸土豆,相當于上海市民吃的所有土豆。在上游生產端,宋覆蓋全國八大蔬菜核心產區,80%以上貨源由基地直送。宋通過以銷定產的供應鏈模式,引導菜農按需生產,提高流通效率,提升產品質量。菜農不用擔心銷量,收入也大幅增加。不過宋菜的策劃不止于此?!八问且患屹u菜的公司, 但是宋不僅僅是一家賣菜的公司。宋更大的價值在于蔬菜交易背后的供應鏈能力和大數據,帶來開放、多元化的服務和玩法。
如今,宋已經成長為杭州農業的獨角獸企業。
連鎖農場主
鏈農是為中小餐飲商家提供一站式、全品類、價格更低的食品采購的服務商。他們專注于中小型餐飲商家的采購需求,在一級銷售場所(如新發地)采購大量食品。因此,他們可以減少中間環節,以便宜20%左右的價格向中小餐館提供原料,從低價和送貨上門兩個方面方便商家。鏈農此前確立的經營目標是成為中國最大最好的食品供應服務平臺,中國版Sysco。
連鎖農場主一度在對美國食品的拼命追求中迷失了方向,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直到紅杉、險峰等老股東突然意識到差異化發展的需要,引入新的投資人給鏈農。鏈農的B+輪融資由日本三井物產領投。日本有一家大型b2b模式企業KTFoods,為客戶提供來自日本和世界各地的高品質冷凍常溫食品,包括海鮮、肉類食品、中華料理、加工食品等。公司自建物流團隊和冷凍運輸車輛,三井物產是這家食品配送公司背后的控股公司。三井物產直接把KTFoods的模式復制給連鎖農戶,引導他們做日式餐飲配送。三井注入新血后,鏈農重新煥發了生機。
目前,連鎖農戶可以滿足一家日式餐廳90%的食品供應,成為上海市場第二大日式餐食原料供應商。另外,三井涉及全產業鏈,為鏈農提供匹配的供應鏈,建立類似sysyco的區域盈虧機制和為鏈農控制庫存、降低成本的機制!
王家垸
王家環集團成立于1995年,是中國最早專注于B2B貿易和農產品流通的食品經銷商。經過23年的深耕發展,集團形成了基地管理、品牌建設、物流配送、中央廚房、團餐管理、電子商務六大核心業務。致力于為全國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部隊、醫院、學校、超市等機構客戶提供食堂承包、食品配送、營養餐定制、供應鏈管理等綜合解決方案。
目前,王家歡在中國擁有8000多名員工,并獲得了200多個知名食品品牌在中國的總代理權。在深圳、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杭州等大中城市擁有40余家分支機構和子公司,全面服務10000多家具有一定規模的機構客戶,年銷售額達數十億。
王在學習韶鋼的同時,逐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我國實際的王模式。
第一,通過“單一產品基地”實現高效的供應鏈
王先后在全國援建蔬菜基地20萬畝。管理模式為“單品基地”,即自建或共建單一產品的種植基地。目前,王已基本實現占總銷售額80%以上的前40名蔬菜項目的基地化直采,通過直采直控保證穩定供應和種植質量,實現了統采統配更高效的局面。單品基地的做法本質上是高效優化糧食供應鏈,降低采購成本,提高供應鏈效率,也是大宗農產品采購最經濟的方式之一。
第二,通過“訂單農業”實現供應鏈向價值鏈的轉變
訂單農業本質上是一種高效的精準農業,因為生產行為會根據訂單數據有針對性的進行,所以不會出現盲目種田導致的滯銷和高損失,農民收入變得可預測。
第三,通過“信息化和數據化”提高價值鏈的盈利能力
集團投資數千萬元對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全面升級,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01技術溯源,全鏈路保障。公司結合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利用RFID標簽、二維碼等設備技術,通過傳感設備、通信網絡和應用平臺,實現產品從源頭到流通的無縫連接和監管。
成立質量認證公司。所有供應商的生產環境和工藝都按照國家標準進行審核,通過認證后才能成為公司的供應商。聘請第三方檢測機構對產品進行抽檢,有效控制了食品安全風險。
實現標準化、信息化和數據管理系統。操作流程IT化,將客戶訂單、統計、采購、配送、下單、物流、結算標準化,整合到一個系統中,實現無紙化辦公,基本實現零庫存、零現金、零損耗、零件采購的目標。
第四,王創新實踐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應用。
由王家環集團共同投資的“智慧食堂”企業深圳市歡米智慧餐飲服務管理有限公司,是王家環邁向智慧服務的重要一步。
“歡米”是以自建中央廚房為主,共享廚房為輔,王統一食品供應鏈和加工配送標準的互聯網企業,為學校和沒有食堂的較小單位提供智慧餐飲服務。它致力于讓學生和市民吃到安全健康的個性化飯菜。后臺會收集每天的訂單數據,然后分發到學校附近的中央廚房,中央廚房會根據訂單數據做出針對性的配菜和個性化的烹飪。不僅如此,歡米的每一道菜都是由專業營養師精心烹制,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合理搭配膳食結構,更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王家環將在每個合作單元鋪設智能保溫柜, 并且煮好的食材會被送到保溫箱里,儲存在專門定制的飯盒里。學生可以用校園卡刷卡吃飯。歡米還會將孩子的用餐信息數字化,形成階段性營養報告,定期發給家長參考。長期積累的膳食數據也會為膳食營養搭配和新產品開發提供決策依據。
除了以上典型企業,美團的快驢、餓了么的美食、海底撈的豎亥供應鏈、餐飲酒店產業鏈中的眾美聯,都是這個賽道的優秀選手。誰將成為農業B2B領域的超級巨頭?
素材來源于網絡,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并致歉。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