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電子商務這種快速消費品,對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領域。鑒于目前的熱度,老崔覺得有必要出來談談自己的看法。班門弄斧,涉及的案件可能會讓一些朋友不舒服,請見諒。專業討論,為商不為企,拋磚引玉。
2015年火熱的B2B年,所有有B類投資潛力的行業和產業都被創業者占領,都被投資機構翻盤,快消品也走上了前臺。恭喜快消品電商的兄弟們。恭喜你,我還是有點擔心。
在行業趨勢和資本的推動下,快消品電商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一是平臺數量,二是平臺規模。這兩點就是“煩惱”& mdash& mdash太多了,競爭激烈。很多,說明具有核心優勢的競爭力尚未形成;規模太小,同質化嚴重,不盈利。如果想從眾多同質化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應該是平臺CEO、首席運營官和VC目前關注的重點。
如何突破?
互聯網在商業領域的應用,無非是發揮其最經濟的連接特性,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如果能達到按需響應的程度,就會更加完美地響應客戶(下游)的體驗和需求。
平臺要想把自己加入固有的BB模式,形成BPB的趨勢,只有發揮好,結合行業特點,才有機會。
快消品的電商平臺要同時滿足上游經銷商的銷售需求和下游買家的采購或補貨需求,各類中間商也要因為角色(既是買家又是經銷商)而滿足角色互換的問題。平臺要根據供應鏈上下游的業務場景和信息化水平,有針對性的、不同的解決方案,盡量符合其原有的采購配送模式。充分發揮互聯網的連接特性,為與平臺合作的經銷商提供增量市場,為終端賣家提供高性價比(優質低價)的傻瓜式采購渠道。
面向快速消費品的B2B電子商務平臺,擁有各類客戶和用戶,制造商,各級代理商,
在批發市場,有小攤位倉庫,有不知名的批發商等經銷商,還有社區、村莊的終端超市、連鎖店、便利店,這是一個龐大的用戶群體。這個用戶群體需要把他們和互聯網連接起來,依靠一個PC端的網站或者APP,以訂單和訂單的形式把他們連接起來。太簡單,沒有技術含量,所以沒有壁壘。對于用戶來說,無法達到形成粘性的效果。
從成品離開工廠到商店出售給最終客戶,這是一個漫長的供應鏈。各個環節的經銷商通過人力物力的努力,獲得一定的增值,增加最大的是門店。b類平臺,聽了又聽,體會到了差價,為了小便宜忘了初心,轉而自營。警告平臺不要看到最終售價和最初出廠價的差異而產生自營的想法,這可能導致其規模越來越小,或者在重資產運營的初期夭折,或者成為淹沒在供應鏈中的又一個大型渠道商,等待死亡和下一波快消品創業者被收編。這不僅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投資人。
快消品是1000+公里,100公里,10公里的配送圈。由于商店的規模,可能會有一些重疊。門店作為離消費者最近的終端經銷商,受自然環境變化的影響(溫度、雨雪& hellip)、節假日、婚禮等突發事件,單品營業額或銷量會出現較大波動,或者庫存不足、缺貨導致客戶流失;或者商品滯銷,導致積壓過期,購銷存是其永恒的痛點。雖然價格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但是在敏捷靈活的配送,靈活的退換貨,高利潤率,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想要提高自己的購、銷、儲的供應商更有可能。
據我所知,目前大部分B2B電商平臺都是從終端經銷商(門店)入手,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一些平臺還引入了“地勤人員”,幫助店鋪理貨,促進銷售。
但是,我們都看到了店鋪的全景。老人看店,殘疾人看店,臨時訪客看店,沒有電腦收銀系統,沒有進銷存系統,買家休息。各種客觀事實影響著店鋪的形象和最終銷量。特別是門店人員的信息化水平,門店的硬件信息化水平,嚴重影響了購銷。間接反映到我們平臺上,客戶和用戶都不穩定。
發現問題,有些問題基本解決了,然后才能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膳碌氖前l現不了問題。
saas發展到今天,技術已經相當成熟。saas+進銷存可以完美解決各級各類門店的共性和多樣性問題。
目前很多初具規模的快消品B2B電商平臺,基本都是基于地理半徑來解決和匹配店鋪的供應商問題,只等店鋪通過瀏覽器或app等客戶端下單,然后完成下一步。單獨分配或分布式分配和結算。
如果平臺在云端部署門店saas進銷存,APP客戶端或PC端下的訂單將不復存在(初期可以共存,后期減弱)。
Saas進銷存是云端的進銷存軟件系統和門店、經銷商的掃描槍+PC的結合。如果需要,可以安裝獨立客戶端,登錄云系統,通過掃描槍完成進銷存的所有管理,或者需要通過瀏覽器+掃描槍來操作管理進銷存管理。掃描槍100元,最經濟的工具,一臺PC顯示器一體機1000元,一根網線接入云端進銷存系統,完成采購管理和出貨(收銀)管理的所有操作,尤其是自動補貨環節。通過設置各種級別的預警,在補給過程中幾乎沒有人工干預。如果我們分析數據,節假日(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元宵節吃餃子等。)、天氣和商品的季節性(旺季和淡季), 彈性(flexibility,1)與推廣有關,2)與新貨上市有關,3)與相關替代品有關& hellip& hellip與APP等那些非粘性的訂購渠道相比,補貨調整和彈性退貨制度是一種戰略戰術,將平臺和用戶捆綁在一起,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和強合作關系。
假設有一家店通過平臺推送成為我們的用戶。一開始,我們會派相關工作人員到門店部署saas進銷存系統——初始化他的狀態,將門店目前經營的商品的規格、價格、庫存等信息上傳到云端,了解門店相關商品的大概日銷量,并為商品設置不同級別的預警值(稍后會進行調整和修正),交給門店一個可以立即使用的系統。簡單來說,如果店鋪支持近距離上門服務,平臺是否可以考慮為店鋪提供一鍵生成社區O2O零售云超市的功能,供店鋪選擇?與此同時, 工作人員取回店鋪經營的所有商品的詳細信息,根據店鋪的地理位置匹配現有的供應商& mdash& mdash簡單的建立一個基于商品的連接,店鋪的購銷存基本都解決了。暫時配不上的特殊商品應該不多。如果沒有匹配的,最好通過店鋪推薦該商品的供應商,完成商品信息庫。
門店與上游供應商連接完成后,進銷存系統才能正常運行。
供應商方面,設置進銷存也參考了上面提到的門店的方式& mdash& mdash掃描槍+PC。接入由掃描槍完成(此處忽略內部結算)。訂單處理系統可以使瀏覽器在PC或其他設備上運行。為了快速響應,方便備貨,避免二次打印等重復操作,建議供應商倉庫獨立配備一臺GPRS打印機(價格在400元左右)。
多級供應商和采購商的系統都可以參照上述門店和上游供應商復制。
逐層連接實現供應鏈可視化,即上級可以看到下級的庫存(平臺授權),為上級的生產和備貨提供輔助參考,減少積壓和庫存。這種基于可視化的供應鏈是一個云倉庫,是平臺的超級生態系統。
作為主導方,平臺對任何用戶都是透明的,包括他的信用,他的實力,他的& hellip& hellip這就是衍生平臺營收模式的軟實力,做物流和供應鏈金融& hellip& hellip這都是理所當然的事
互聯網+的本質在于連接,B2B電子商務的問題是把供應鏈搬到互聯網上??煜稡2B電商平臺連接供應鏈,有自己的數據沉淀。其他問題都不是問題。
連接之后,CEO下一步要考慮的是盈利和上市。誰是JD.COM?淘寶是誰?以后他們什么都沒有了?。?!
《明日之路》的思路(幻想)忽略了配送環節點對點配送、分布式配送、第三方物流的討論,也忽略了結算環節的諸多問題,如賬期、第三方支付、現金支付等。也希望平臺根據自身規模自行決定。
如果能對快消品B2B平臺有一點點幫助的話,我覺得不是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