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奇峰iReadyIT創始人
在資本淡定重新審視2C市場的同時,企業級市場被慢慢推回風口浪尖,經緯、IDG、紅杉等巨頭紛紛表示“下一個萬億級市場在2B”。
但是,另一方面,現在的資本市場寒風凜冽,2B市場在資本的滋養下不會像當初的2C那樣遍地開花。
正如在2B市場摸爬滾打近十年的吳奇峰所說,“2B市場的春天只屬于少數人”。
下一個蝙蝠在2B?
中國有2000萬企業級市場,真正成長到10億美元的獨立廠商很少。許多2B公司的創始人心中都有一只獨角獸。
看一組數據:去年,中國2B市場融資超過300倍,比上年增長300%。很多去年停留在天使輪、A輪、B輪的公司,今年已經進入D輪,離IPO越來越近。
從單筆融資規模來看,去年之前,國內企業級應用市場單筆融資規模在2000萬-3000萬美元以內,今年開始出現單筆1億元、1億美元的融資。
中國的企業市場正在崛起,并將繼續崛起。
作為參考,美國2B和2C的市場比例差不多是6: 4,中國2B市場企業市值不到2C企業的5%。這個空間很大。
目前,總部位于SaaS的中國企業服務公司的10億美元俱樂部仍為零。我們的企業總數和美國差不多,但本該存在的10億美元、100億美元的公司還在苦苦掙扎。
互聯網最大的價值在于可以幫助各個環節和行業提高效率,優化甚至改變原有行業的格局。
國內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企業級服務平臺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對于行業來說,2B平臺的出現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行業內不同角色的合作模式和行業內信息、貨物、資金的流通模式。
幸運的是,從2011年到2015年,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云服務市場至少增長了5倍。
比如專注于企業數據的云備份、恢復、遷移、存儲和歸檔的云平臺應用提供商& mdash& mdash多備份以數據業務為核心,以創新的商業模式,自2013年以來已在十余個全球知名云平臺部署,企業用戶超過10萬。
隨著云服務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國內2B企業服務的基礎土壤進一步完善,因此有人大膽預測,下一個BAT一定在2B這里。
2B的春天只屬于少數人。
2B前景和門檻是一樣的。
“花三年時間把事情做好”恰當地描述了進入2B行業的必要心態。沒有三年多的沉淀,更談不上對2B的幻想。
在2B拋光比在2C要困難得多。沒有一定時期的積累,不可能像2C那樣快速投資。
就像愛情和婚姻,愛情型2C你只需要面對一個人,婚姻型2B你卻要面對一個家庭,就像現實中2B面對一個企業整體。
企業惰性很強。
企業是一個具有固有的軟件部署系統和操作流程的組織。
但是這些傳統企業的行為變化不是很快就能改變的,而是有一個周期的,而且這種變化一旦發生,是絕對不可逆的。
企業采購的局部合理性
與企業的規模相關,企業的采購鏈條更加復雜,客戶也更加成熟理性。2B面對的不是單一的客戶,可能是幾十個或者幾百個客戶,他們對企業服務的關系和渠道的考驗更加苛刻。
2B公司需要進一步更新和升級現有的生產力展示模式和業務流程,以更加自然和人性化的方式展示給企業。
六度仁和2B產品EC從2008年8月到2013年8月,歷時五年多,產品不斷更新打磨,使得輕量級應用EC Lite在上線后得到認可。
放棄免費試用
免費銷售記錄頻繁被打破的神話是不可能像企業服務中的2C那樣被打破的。
2B公司短期的大流量并不能證明免費客戶用投資人的錢“定制”的服務系統有碰壁的可能。
沒有一個理性的公司愿意為一個安全系數很低的免費試用買單。畢竟企業的安全意識遠高于單一客戶。
對企業客戶真正有價值的產品,“免費”是絕對行不通的。
全副武裝,直到下一筆生意到來。
偶爾,有一些公司,2B公司,發現了一個瘋狂的盈利模式。他們有自己的“煉金術”,這使他們能夠贊助自己的發展,或者他們的估值上升到一個非常高的水平。
但如果大部分公司早期沒有足夠的現金流,那將是一場“三年無糧,三年有糧”的持久戰。
那么,在下一筆業務到來之前,如何使用2B公司運營和分配中僅有的資金呢?這是創始人在2B創業之前必須了解的。
離阿里和騰訊遠一點,近一點?
微信企業號和DingTalk輪流坐莊。幾經鏖戰,2B場上的老三、老四、老五再也玩不下去了。
這看起來像一個笑話,但現實是,憑借騰訊和阿里的強大優勢,2B的從業者應該清楚地知道如何避免自己的鋒芒。
巨頭無處不在,這是2B企業與老虎爭皮的必由之路。既然難免要走巨頭的老路,如何在身邊養活自己也要隨時腦洞大開。
IReadyIT穩步增長
吳奇峰沒有過多談論他的公司iReadyIT。他想分享自己在企業市場十幾年的經歷,以及自己創業后的感受。
但這家公司是少數幾家擁有自己煉金術的2B公司之一。擁有上市公司內部高管和500強頂尖技術專家,團隊平均行業經驗超過13年。
他們的產品互聯網POS已經低調上線,旨在助力零售業轉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基于全球領先的零售百貨集團的商業模式設計開發。
IReadyIT的micro+(微軟+微信)被微軟高管譽為“市場的創造者”。
我們不談“創造者”這個詞是否可笑。
但是,企業服務的互聯網化本身是世界上最酷的事情,但是中國是時候出幾個成功的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