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為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提供供應鏈服務的食品經銷商王獲得普洛斯a輪近4億元投資。今年上半年,已有多家餐飲、食品供應鏈企業獲得融資。隨著海底撈、真功夫等傳統餐飲企業在產業鏈上游不斷發力,JD.COM、美團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餐飲食材B2B有望爆發。
伴隨著餐飲市場,餐飲食材供應鏈的萬億級市場吸引了眾多玩家進入市場。
過去三年,中國餐飲業一直以兩位數的中高增長率穩步增長。2017年,餐飲行業市場規模接近4萬億元?;谑巢某杀?0%的估算,餐飲食材供應鏈是一個體量超過萬億元的巨大市場,預計未來還將隨著餐飲行業的增長而不斷擴大。
餐飲食材從源頭到餐廳的供應要經過多級批發商,中間環節的漲價率成為很多B2B公司垂涎的大蛋糕。B2B餐飲企業可以集中上千家中小餐廳的采購需求,形成規模效應,增強采購過程中的議價能力,通過壓縮中間環節降低采購成本。
以2014年線上餐飲服務為標志,大量參與者看到了通過互聯網改造傳統餐飲供應鏈的巨大前景,水果樂樂、連鎖農夫、酒店聯盟等一大批瞄準餐飲后端供應鏈的B2B企業上線并獲得融資。很快,這個行業也引起了外賣巨頭美團和餓了么的關注。2015年,餓了么上線“有飯吃”,2016年,美團上線“快驢”。海底撈等傳統餐飲企業和新發地等農產品批發商紛紛進入市場。
很多企業都想做中國的Sysco,但是中美兩國的餐飲行業環境差異很大。
北美餐飲供應鏈巨頭Sysco,是眾多餐飲食材供應鏈企業心中的標桿企業。美國餐飲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餐飲業銷售額為7990億美元,按食材采購成本的30%計算,美國餐飲食品供應鏈市場規模約為2397億美元。2017年,Sysco實現營收553.7億美元,約占美國餐飲食品供應鏈市場份額的23%。很多企業都喊著“做中國的Sysco”的口號,但實際上中國餐飲行業的環境與美國大相徑庭。對于中國來說,要形成一個類似Sysco的巨頭還很遙遠。
中美餐飲環節的差異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配料的生產
餐飲食材的原料多為農產品。美國農產品的集約化經營和機械化種植技術,為Sysco實現產地標準化奠定了基礎。在進入Sysco倉庫之前,配料的標準化和質量控制已經完成。在中國,分散的農戶或中小型供應商在上游供應商中占重要比例,因此很難控制和規范源頭質量。
2.標準化程度
相比中餐,西餐的標準化程度更高,洋快餐的標準化為供應鏈提供了便利條件。中國烹飪向來以工序復雜但色香味俱全而著稱。中餐標準化難一直是餐飲企業快速發展的制約因素,也對食材供應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采購環境的差異
美國大部分餐廳都有一定的食材保鮮能力。在客流穩定的情況下,他們一般會采購一次能維持正常運轉2-3天的食材。在中國,很多餐廳門店的租賃成本很高。為了節約成本,大部分餐廳門店都不愿意留庫存,基本只采購當天的食材。相對來說,每個品類的商品采購量都比較少,這就對B2B企業的食材配送的時效和成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市場難以“咀嚼”,大量初創企業利潤微薄,虧本倒閉。
餐飲食材B2B企業根據經營模式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自采自營為主的自營模式;另一種是基于搭建平臺匹配交易的平臺模式。
自營模式下,企業直接對接產地和餐飲企業,相對毛利率更高,對交易和商品質量的控制力更強。但在這種模式下,采購、分揀、倉儲、物流等環節的建設成本高、難度大,對企業的資金和運營能力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平臺模式下,企業只需要搭建一個平臺,就可以低成本解決餐飲供應鏈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實現行業資源的整合。但在這種模式下,平臺對交易和產品質量的控制能力較弱,難以保證兩端供應商和餐飲商戶的粘性。更重要的是,平臺模式缺乏沒有規模效應的壁壘保護,難以面對巨頭的沖擊。
從整個產業鏈來看,我國餐飲供應鏈的上、中、下游處于極度分散的狀態:分散的農戶或中小型供應商在上游供應商中占重要比例,產業鏈中游多為中小型加工商和經銷商,產業鏈下游有大量餐飲商戶。分散供給對應的是分散需求,交易環節復雜,控制難度大,整合難度大。
對于這樣一個復雜而艱難的行業,無論是自營企業還是平臺企業,都面臨著盈利能力不強的困境。
B2B食品企業很難從大型食品企業獲得客戶。大型食品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往往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供應鏈,具有一定的議價能力,B2B食品企業對其吸引力不大。而且供應鏈對這些大型食品企業來說非常重要,大部分企業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命脈交給其他第三方。
所以目前大部分餐飲食材B2B企業瞄準的都是大量的中小型餐廳。這些以夫妻店形式為主的中小型餐廳,通常由店員或老板采購,缺乏議價能力,耗時,食品采購痛點一直存在。這些中小型餐廳往往采購頻率高,品種多,每次采購量不大,配送成本難以降低。在所供應產品的溢價水平處于較低水平的條件下,B2B企業很難實現利潤平衡。同時,這些小“B”客戶對價格高度敏感,忠誠度極低。B2B公司很難從這些商家身上賺錢。許多企業在低價競爭中資金緊張, 以及凍品互聯、小農等一大批平臺被吞并或倒閉。
巨頭入局,但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困局待解。
今年3月,JD.COM B2B平臺新頻道宣布正式進軍餐飲B2B,為全國中小餐廳提供全面的餐飲解決方案。美團也在今年3月對餐飲B2B業務進行了人事調整,宣布正式任命原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陳旭東為美團高級副總裁,此前負責餐飲B2B業務的大零售事業群B2B業務部。
餐飲供應鏈領域雖然玩家眾多,但仍處于發展初期。行業整體供銷小而散,交易環節多,品種復雜。巨頭們能否憑借自身在品牌、資金、管理、供應鏈等方面的優勢,加速整個行業的洗牌,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