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三级黄色片,乱强奸视频一区二区,日韩性爱电影网站,国产精品泄火熟女

B2B平臺支付實現路徑與監管政策

   2023-07-21 280
核心提示:10年來,央行逐步規范了對非金融支付機構的業務監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風險,但也提高了B2B平臺網上支付的門檻。10年來,央行對互聯網支付的監管達到全方位覆蓋,重點是業務資質、網上實名登記制度、條碼支付、備付金管理、網上結算、持牌機構無證經營/管理等。目前國內主流的B2B平臺都可以實現線上支付,但是線下支付模式也大量存在。2017年8月,央行支付結算司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于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轉移至聯網平臺的通知》(支付清算司發〔2017〕209號)規定,自2018年6
?

  文|B2B行業信息

  這是托比的第三篇文章——供應鏈金融。本文從交易中最重要的環節支付入手,在對目前國內20家主流B2B平臺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國內網絡支付監管政策,為業界提供一個更全面的視角來看待B2B平臺的支付問題。

  付款是完成交易最重要的部分。在B2B平臺的實踐中,如何實現支付是一個非?,F實的問題。從效率上看,網上支付是最快的支付路徑;但從國內20家主流B2B平臺的樣本來看,B2B平臺既可以通過線上渠道實現支付,也可以通過傳統線下模式實現支付。支付、清算和結算是中央銀行金融監管的重要內容;10年來,央行逐步規范了對非金融支付機構的業務監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風險,但也提高了B2B平臺網上支付的門檻。

  B2B平臺支付的兩條路徑

  中國電子商務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B2C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B2C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有一個重要的推動因素——消費者可以利用網上支付渠道實現快速、安全的網上支付。網上支付能否幫助B2B電子商務的發展?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國內主流的B2B平臺都可以實現線上支付,但是線下支付模式也大量存在。

  根據對國內20家主流B2B平臺的調查發現,通過網銀(企業網銀)實現網上支付的最多,達11家;9家B2B平臺可通過第三方支付(含銀聯通道)實現在線支付;五個平臺可以通過余額支付變現;還有兩個平臺可以通過電子賬單支付實現。線下模式中,有多達7家平臺明確顯示支付方式中可以進行線下銀行轉賬;還有五個平臺允許套現或者刷POS機。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個B2B平臺的支付方式包括線上和線下兩種路徑,而且不止一種方式。

  上述線上線下路徑的分類,主要基于國內主流B2B平臺的小樣本分類分析;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各個平臺的實力、線上費率的高低、決策鏈的長短、風控體系等因素都會影響其是否能夠通過線上路徑完成支付,所以很多平臺在支付路徑中仍然普遍存在線下銀行轉賬來完成支付。

  根據咨詢行業人士姚云龍先生的反饋,支付不是簡單的支付行為,而是針對TO B業務的生產經營行為。B2B平臺要實現線上支付動作,一方面需要線上平臺相關數據和“四流”相對閉環;另一方面,在支付行為發生之前,需要在公司不同部門之間流轉審批。其實實現網上支付并不容易。某央企電商平臺商務總監也在調研中透露,雖然可以實現線上支付,但TO B的客戶決策周期比較長,需要不同部門參與。線下模式的支付流程已經流暢,線下銀行轉賬在實際操作中也很常見。

  其實在B2B支付環節,可以嵌入在線供應鏈金融或傳統供應鏈金融服務,也是買家在支付時使用供應鏈金融服務(如信貸融資)的一種方式。聯動支付產品總監霍偉先生反饋,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僅可以協助平臺完善發展供應鏈金融的風控體系,還可以進一步幫助平臺和資金方降低借貸風險。至于供應鏈金融的部分,因為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經解釋過了,這里就不展開了。

  在實際操作中,實力相對較強的平臺可以通過網銀(企業網銀/快捷支付)在銀行渠道完成支付動作,其中銀行數據通過平臺內部信息系統打通,通過抓取銀行電子回單等信息更新平臺支付動態。除了傳統的網銀(企業網銀/快捷支付),一些B2B平臺擁有自己的互聯網支付牌照或與持牌支付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這樣,平臺的這個支付環節的互聯網支付牌照資質,對于一些B2B平臺合規開展網上支付非常重要;但涉及到財政支付領域,一直是央行監管的重點。

  央行對網絡支付的全方位監管

  (1)非金融機構開展支付業務需要經營許可證。

  根據央行監管政策,非金融機構需要申請支付業務許可證才能從事支付業務。截至2020年3月26日,可在官網查詢到的持牌支付機構(以下簡稱持牌機構)有237家,央行。在央行批準的持牌機構中,有六種業務類型:預付款發放和/或處理、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收單、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和數字電視支付。其中,與B2B支付直接相關的是,為自身提供支付服務的持牌機構是否具備“互聯網支付”的經營許可。目前,237家持牌機構中,有110家業務類型包含互聯網支付,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的持牌機構數量最多。

  (2)央行對非金融支付機構的監管逐步規范。

  自2010年6月央行發布《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以來,截至目前,已通過公開渠道收集到央行等機構關于互聯網支付監管的政策法規10余項。10年來,央行對互聯網支付的監管達到全方位覆蓋,重點是業務資質、網上實名登記制度、條碼支付、備付金管理、網上結算、持牌機構無證經營/管理等。

  在上述監管政策中,對互聯網支付機構開展業務有不同的監管重點。例如,央行2010年6月發布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2010]2號)規定,從事支付業務的非金融機構需要認證,且注冊門檻較高,業務資格每5年更新一次;明確規定支付機構只能根據客戶發起的支付指令劃轉備付金。禁止支付機構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戶備付金。支付機構接受客戶備付金的,應當在商業銀行開立備付金專用存款賬戶存放備付金。

  2017年8月,央行支付結算司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于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轉移至聯網平臺的通知》(支付清算司發〔2017〕209號)規定,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所有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均通過聯網平臺處理。這意味著,原來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直連成為歷史,所有持牌支付機構都需要通過網絡平臺實現在線支付。

  2017年11月,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無證支付業務整治工作的通知》(銀發[2017]217號)。此次整治工作以持牌機構為切入點,全面檢查持牌機構為無證機構提供支付清算服務的違規行為。

  2018年6月,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支付機構備付金集中存管有關事項的通知》(銀辦發〔2018〕114號),明確規定: (一)自2018年7月9日起,每月逐步提高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比例,2019年1月14日前實現100%集中存管。(2)為滿足支付機構特定業務需求,支付機構可在備付金中持有相關業務專用賬戶。這一規定從根本上防止了第三方機構挪用客戶備付金。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B2B平臺在線支付功能的實現與平臺自身實力和業務流程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受央行對互聯網支付的監管政策影響。從央行的監管政策來看,從事金融支付相關業務需要貫徹“了解你的客戶”的原則,所有網上支付行為都必須在央行的監管下進行。無證經營行為和持牌機構是否違規是央行監管的重點。

 
舉報收藏 0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 redadmin
    加關注0
  • 沒有留下簽名~~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友情鏈接:
網站首頁  |   |  【公告】跨度網可以發帶網址的外鏈啦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用戶協議  |  隱私政策  |  版權聲明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網站地圖
 
  • 免费看三级黄色片,乱强奸视频一区二区,日韩性爱电影网站,国产精品泄火熟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