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艾瑞咨詢
核心摘要:
行業背景:商務部發布《關于“十五”期間推進醫藥流通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十五”期間我國醫藥流通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在此背景下,醫藥流通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醫藥電商發展迅速。B2B作為占90%以上的商業模式,發展非常迅速。產業、政策、技術、物流的進步為醫藥電商B2B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促進了醫藥流通供應鏈的降本增效。
行業規模:2016-2021年期間,醫藥電商B2B市場快速增長,2019年B2B模式交易規模突破1000億元。2020年后,受疫情影響,電商成為首選,醫藥電商B2B順勢而為,實現了快速增長。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2072億元。資本熱方面,傳統藥企積極拓展B2B版圖,新企業加速沖擊二級市場,行業積極性增強。在政策和市場不斷完善的綜合作用下,2025年中國醫藥電商B2B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758億元,發展空間巨大。
行業現狀:醫藥電商B2B,位于醫藥流通產業鏈的中游,數字化創新產業鏈上下游的聯系,節約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根據發起方的不同,醫藥電商B2B可分為政府主導的醫藥電商B2B、傳統藥品批量轉型B2B和第三方醫藥電商B2B平臺。各模式的市場特點和產品體系各不相同,其數字化、便捷化的服務共同助力醫藥流通的高效運轉。
趨勢展望:宏觀環境方面,政策監管、疫情趨勢、技術應用等仍存在不確定性。,給醫藥電商的發展帶來不確定性。在這個前提下,B2B廠商要不斷培養自己的核心,提升自己,才能行穩致遠;在中間行業,先進入者掌握大量資源,行業集中度會日益提高,強者的馬太效應會越來越明顯;在微服務方面,B2B平臺將依托自身能力,增加智能化,打造“藥品購銷+X”的多元服務,更好地服務上下游購銷需求。
中國醫藥電子商務的三種商業模式
B2B服務于醫藥行業的所有B端,占據醫藥電商交易的主要陣地。
根據用戶類型和分銷渠道,醫藥電商可以分為B2B、B2C和O2O三種。這三類商業模式不同,幫助整個醫藥流通行業降本增效。在疫情環境影響下,傳統的醫藥流通線下模式面臨貨源不足、信息緩慢、流量受限等多重考驗,B2B平臺連接上游供應鏈和下游終端的“橋梁作用”開始顯現;其次,B2C模式憑借藥品種類豐富、藥品價格實惠、下沉地區藥品可及等優勢,更能滿足社會需求。再者,隨著處方藥網上銷售政策的利好,O2O送貨上門模式滲透率提高,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購買毒品。本報告主要關注醫藥電商的B2B模式。
中國醫藥電子商務B2B政策的發展背景
醫藥流通政策越來越規范,促進了B2B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
政策支持是行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隨著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的推進,醫藥流通行業原有的格局和產業鏈被打破。為提高行業集中度,規范行業發展,政府部門圍繞兩票制、帶量采購、互聯網+醫療、電子處方流通、處方藥網上銷售等出臺了一系列核心政策,為行業發展樹立了標準,促進了藥品流通領域監管的規范化和競爭的逐步有序化,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兩票制、帶量采購、網上處方銷售等。推動醫藥流通向線上模式轉型。
近年來,醫藥流通行業主要政策頻頻出臺,兩票制、帶量采購、處方藥網上銷售等對行業上中下游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皟善敝啤苯档土怂幤妨魍ㄖ虚g環節的流通渠道層級和商業模式比重,導致流通企業格局發生變化,藥企積極拓展線上數字化推廣新途徑。帶量采購的政策使中標者以量換市,擴大市場份額,同時也促進了制藥廠商等公司的分銷策略向線上轉移。 為醫藥電商不成功的品種帶來紅利。電子處方流通、處方藥網上銷售等政策將進一步為醫藥B2B電商帶來紅利,推動渠道進一步開放,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中國醫藥電子商務B2B行業發展背景
醫藥流通行業的整體發展為醫藥電商B2B的成長提供了沃土。
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醫藥流通行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醫藥供應鏈持續發展,行業銷售總額穩中有升。2020年,受疫情影響,醫藥流通銷售額增速降至2.4%。2021年,銷售額逐漸從疫情影響中恢復,增至26064億元,增速回升至8.5%。醫藥流通呈現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其中,2021年醫藥市場對B端的銷售額達到118766億元,占總銷售額的72.0%,成為醫藥流通領域最大的銷售渠道。未來,隨著醫藥流通市場的平穩運行和B端銷售的逐步擴大,醫藥電商B2B, 會有很好的發展和成長空間。
中國醫藥電子商務B2B物流的發展背景
智慧供應鏈的價值逐漸被挖掘,幫助B2B物流運輸高效流動。
隨著醫藥流通的不斷發展和醫藥物流技術的不斷提升,2021年醫藥物流企業運輸車輛16454輛,倉儲面積1261萬平方米。同時,醫藥物流供應鏈技術和服務全面升級,智能溫控、電子標簽選擇、智能訂單管理等技術實現了醫藥物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零擔、整車、冷鏈等服務模式更符合市場對藥品運輸的需求,共同幫助醫藥電商B2B提升藥品物流配送能力,通過智能運輸、倉儲、專業化配送,實現藥品的快速高效流通, 從而更好地滿足藥品流通的需求。
傳統醫藥流通行業痛點分析
原有流通渠道供應鏈長,反應滯后,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
傳統醫藥供應鏈存在諸多制約因素,阻礙了藥品流通的高效運行。在供給端,1)從藥品生產企業到零售終端的供需信息難以精準匹配,存在信息孤島,導致藥企反應滯后,增加了生產和倉儲成本;2)傳統營銷模式多通過經銷商線下銷售,藥品采購模式單一;3)在很多流通環節中間,價格波動較大,增加了交易的不確定性。在需求端,1)多級流通大大降低了交易效率;2)流通過程中的多級配送和運輸成本增加了藥品的交易成本;3)線下采購渠道信息價格不透明, 使得需求方缺乏議價能力。這些痛點已經嚴重阻礙了醫藥流通的進一步發展。
醫藥電子商務的B2B核心價值
縮短流通環節,精準匹配供需,實現流通環節降本增效。
在傳統流通模式痛點難以克服的情況下,醫藥電商以B2B模式介入藥品流通,直接連接所有與藥品相關的端口,減少藥廠到終端的中間環節,改變藥品低效的供應鏈。在供給端,醫藥電商B2B可以通過暢通的供需信息指導生產,通過互聯網和平臺宣傳推廣藥品,合理分析定價,減少價格波動。在需求端,流通環節的進一步縮短,使得藥品需求方可以直接與藥廠對接,減少了流通環節,顯著提高了交易效率;同時,采購商可以靈活公開采購,節省零售終端的采購成本,從而促進醫藥流通的健康發展。
中國醫藥電子商務B2B市場規模
2021年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市場處于新一輪的探索中。
2016-2021年,醫藥電商B2B市場快速增長,2019年B2B模式交易規模突破1000億元。2020年后,受疫情影響,電商成為首選,醫藥電商B2B順勢而為,實現了快速增長。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2072億元。從市場增長來看,目前醫藥電商的B2B服務多針對藥店、診所、民營醫院等。未來,一方面,醫藥流通行業“十五”規劃促進了流通行業的集中度和電子商務B2B的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院外市場發展迅速,采購量大幅增加,醫藥電商B2B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因此, 可以預測,在政策和市場不斷完善的綜合作用下,2025年我國醫藥電商B2B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758億元,發展空間巨大。
中國醫藥電子商務B2B投融資現狀
傳統企業積極布局,點亮并持續拓展醫藥電商B2B版圖。
傳統醫藥批發流通企業積極布局醫藥電商B2B領域,通過自建或收購積極探索醫藥流通互聯網轉型路徑。作為醫藥流通領域的四大巨頭,國藥、上海醫藥、華潤、九州通紛紛推出醫藥批發B2B平臺,以數字化手段賦能流通領域,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其中,九州通在B2B發展方面走在前列。早在2001年,九州通醫藥網就上線了。同時,隨著中藥材在市場上的不斷發展,中藥材B2B平臺于2014年再次上線。眾多巨頭進入醫藥電商B2B,可見這一領域發展前景良好。
第三方醫藥電商B2B企業正在加速,積極沖擊二級市場。
在傳統企業積極布局的同時,新興的互聯網第三方醫藥電商B2B企業也在行業內不斷涌現。他們依托自身在互聯網資源上的優勢,切入醫療領域,形成了“電商+醫藥”的商業模式。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批優秀的醫藥電商B2B企業,如YiYao.com、藥師幫等,正在大規模融資或上市。具有互聯網基因的醫藥電商B2B企業高速發展。
中國醫藥電子商務B2B產業鏈
精準錨定行業定位,數字化賦能上下游供需匹配環節。
我國醫藥電商B2B產業鏈上游包括藥品生產企業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藥品流通逐漸轉向線上B2B平臺,在支付、物流、技術等平臺的支持下,達到為流通行業提速增效的目的。中游醫藥電商B2B包括政府主導B2B、傳統藥品批量轉型B2B和第三方B2B平臺,三種模式協同工作。下游需求方包括醫院、診所、藥店等終端。大多數處于產業鏈頭部的B2B醫藥電商企業憑借其規模效應,掌握上游品種和下游資源的優勢,從而貫穿于上游的各個環節, 產業鏈上下游,實現全產業鏈深度布局。
中國醫藥電子商務中B2B企業的競爭格局
頭部B2B平臺領跑,互聯網公司加速積極布局。
艾瑞咨詢針對業務規模、融資能力、服務能力、倉儲運輸能力四個維度,通過收集和整理市場上B2B玩家的相關信息,評估主流醫藥電商B2B平臺的競爭力。其中,Jiuzhoutong.com、Yaojingcai.com、藥師Bangyi.com領跑行業,而Hezong.com、國藥商城、Yaobang.com、Yaodou.com則在不斷向領頭羊邁進。第三梯隊中,阿康健康、廉價藥、未名企鵝多為新興公司和互聯網公司跨界醫療領域并積極發展。
產業鏈上游:制藥企業的研發方向
集中采購降低了藥企的藥品銷售利潤,加快了創新藥的研發。
藥品集中采購以招標的形式對藥企的影響從兩個方面來看:短期來看,對于中標企業來說,有技術實力的中小藥企會憑借集中采購來換取數量,或者與大藥企搶奪市場份額;在公司不中標的情況下,仿制藥、品種單一的公司可能會中標失敗,導致業績大幅下滑,不得不轉向其他賽道。長期來看,仿制藥將逐漸缺乏話語權和定價權,發展空間將被擠出,這將倒逼藥企轉型升級,加大藥品研發投入,積極向創新藥領域轉型。
產業鏈中游:醫藥電子商務的B2B價值
供應商端:推進渠道鋪設和產品營銷,提升產業價值。
醫藥電子商務B2B平臺可以為上游醫藥公司提供渠道和營銷價值,擴大客戶來源,建立品牌影響力,優化生產計劃和品牌定價。一是借助醫藥電商B2B平臺的流量優勢,藥企可以打通銷售渠道,觸達更多藥店、診所等小型B端客戶,提高客戶覆蓋率,從而捕捉更多商機;二是通過醫藥電商B2B平臺的交易大數據,藥企可以精準識別目標客戶,同時借助電商平臺的背書,提高客戶的成交率;第三,有了電商平臺的數據支持, 上游供應商可以及時調整生產計劃和產品定價,進一步滿足需求方的預期,提高成交率。綜合來看,醫藥電商B2B平臺可以依托數字化能力賦能行業,打通線上線下,重構數字化價值鏈,達到降本增效、提升品牌影響力、提高藥企競爭力的目的。
買方: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購買行為的環節優化。
醫藥電商B2B平臺憑借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能力,優化平臺采購全鏈路流程,為下游采購商提供一站式采購解決方案,實現智能化采購。平臺依托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從商品搜索、詢價比價、下單購買、線上履約、物流配送等環節,幫助買家實現購買信息的透明化、產品和服務推薦的定制化、線上簽約流程和追溯信息的可靠性。未來,平臺將繼續以科技優勢滲透采購流程,在充足的系統對接、可靠的供應鏈金融、完善的本地化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為企業賦能。
產業鏈中游:醫藥電子商務B2B商業模式
電商B2B商業模式各有特色,以獨特優勢占領客戶心智。
根據發起方的不同,我國B2B醫藥電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政府主導的醫藥電商、傳統藥品批量改造和第三方醫藥電商B2B平臺。其中,B2B這種政府主導的醫藥電商,主要是作為政府的一個行政平臺而存在,為藥品供需雙方提供一個交易場所,是非營利性的。傳統藥品批量轉型B2B利用自身的藥品、倉儲、客戶積累等先發優勢搭建互聯網平臺進行銷售,形成“醫藥+電商”的商業模式;此外,很多新興企業順勢而為,搭建B2B平臺,切入醫療領域,形成了“電商+醫藥”的又一大商業模式。
產業鏈中游:政府主導的醫藥電子商務B2B
以政府的行業監管職能為主,非營利性。
在醫藥電商的三種模式中,B2B,即政府主導的醫藥電商,通常被稱為買方市場。是為藥品采購者提供電子采購服務的電子交易場所。運營單位為買方或買方代理,通常采用多對多的交易服務模式。交易平臺基本由政府主導,多屬于行政類電商平臺,主要是為了行使政府的行業監管職能,非營利性。因此,市場運作的商業模式的設計和改進較少涉及。
產業鏈中游:傳統藥品批量轉型B2B
憑借自身藥企、渠道等資源優勢快速切入電商領域。
傳統藥品批量轉型B2B可以看做是賣家主導,經營主體多為醫藥流通批發企業。這類企業通常擁有眾多上游廠商的藥品代理權,擁有自己的實體倉庫和分銷渠道,自然有進入醫藥電商領域的邏輯。為了擴大醫藥產品的銷售范圍,醫藥批次企業自然選擇利用網絡平臺滿足需求,管理上游供應商與下游客戶的關系。傳統醫藥批次企業從接入互聯網入口、搭建信息平臺入手,迅速切入線上渠道,開發利用醫藥電子商務B2B平臺。
產業鏈中游:第三方醫藥電商B2B平臺
借助互聯網電商優勢進入行業,隨著政策的放開逐步市場化運作。
在上述類型的基礎上,隨著醫藥流通領域政策的逐步放開,行業內出現了第三方醫藥電商平臺,這種平臺與集中招標采購代理無關,正在逐步市場化運作。這個平臺的運營者只為藥品的買賣雙方提供交易服務,主要賺取營銷費和企業服務費。平臺本身不是醫藥或流通企業,大多是新興的互聯網企業?;ヂ摼W基因更強,完全依靠平臺的服務和價格優勢吸引買賣雙方。因此,自身的商業模式和服務質量尤為重要,這是其長期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產業鏈中游:醫藥電子商務B2B市場特征
根據自身定位,醫藥電商的B2B市場特點和產品體系各不相同。
近年來,醫藥電商B2B模式呈現出交易額持續增長、參與主體日益多元、商業模式各異的特點。醫藥電商除了政府主導的B2B模式,其他兩種模式主要面對不同的終端市場和產品體系。傳統藥品批量轉型B2B資金鏈穩定,有較強的供應和倉儲能力,依靠自身積累服務于醫院、大型連鎖藥店等終端。產品除處方藥/非處方藥外,還提供醫院集中采購所需藥品,品種和品牌更集中,用藥安全性更強。第三方醫藥電商B2B平臺作為醫藥領域的新型電商平臺,以其價格和服務優勢,專注于診所、單體藥店等下沉市場。它的大部分產品都是處方藥/非處方藥, 品種更多,性價比更高。
產業鏈下游:整體格局
B端藥品銷售增速回升,醫療機構仍是主要銷售渠道。
在藥品的流通過程中,銷售到B端的藥品占比最大,超過70%。2020年,受疫情影響,線下醫療受到物理空間的阻隔,醫療機構數量減少,使得對B端的銷售增速低至2.7%。但隨著疫情的逐漸平穩,增速回升至9.9%,說明線下就醫需求被拉回,始終處于就醫剛需的位置。在B端銷售渠道中,醫療機構始終占據主要地位,主要是因為醫療機構中的公立醫院是人們就醫的主要場所。與此同時,2020年疫情期間,零售藥店也利用其便利性和可及性,銷售額占比上升。
產業鏈下游:零售藥店
處方外流是長期趨勢,零售藥店將承擔重大利益。
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規范醫藥流通市場發展。隨著處方外流的推動,醫院藥房的利潤逐漸減少,回歸到成本中心的位置。隨著政策的大力推動,處方外流將成為長期趨勢,提供巨大的市場增量空間。零售藥店會通過處方流通平臺幫助處方的互聯互通,進而承擔重大利益。目前,益醫、微醫、微診等處方流通平臺已經深入布局。醫院開具電子處方后,處方可以依托處方流通平臺到達藥店,從而打通處方流出渠道。面對這個巨大的市場機會, 零售藥店應盡快布局,承接處方外流紅利。
醫藥電子商務中B2B的未來發展趨勢
宏觀環境:不確定性長期存在,培育核心最重要。
中國醫藥電商B2B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疫情的物理屏障為網上購藥奠定了習慣基礎,處方流出等政策刺激了院外市場的購藥需求,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但除此之外,宏觀環境仍不穩定,未來醫療趨勢嚴重下,政策監管如何改變、疫情如何走向、新技術如何應用都沒有明確的方向,行業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將長期存在。在此背景下,醫藥電商B2B平臺應著力提升自身,從豐富產品品類、提升服務能力、加強供應鏈物流建設等方面不斷培育核心。 從而行穩致遠。
中觀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行業內頭部效應顯著。
未來醫藥電商B2B將進入成熟發展期,行業對各種數字化技術和服務的需求將逐漸增加。巨頭可以憑借規模優勢高速發展,但同時中小企業的份額也在不斷被擠出。在行業進入方面,先進入者掌握了大量的客戶資源,而新進入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構建供應鏈體系。獲取大量用戶,形成穩定的流量池越來越難。在行業內的產品、供應鏈、服務等方面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頭部參與者將會有更多的收入機會。醫藥電商B2B行業整體呈現強勢持續的格局,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
微服務:智能加碼,打造“藥品購銷+X”多元服務
從平臺發展來看,醫藥電商B2B平臺可以利用自身積累的海量數據和高科技,提升智能化,縮短溝通渠道,打通信息流,賦能產業鏈上下游,為各端提供“藥品購銷+X”的多元化服務。上游藥企方面,平臺可以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藥物研發和上市服務,精準識別市場需求;在下游藥店,可以利用各種資源構建千人精準營銷體系,提升數字化智能營銷和藥店服務能力,推進藥店數字化智能運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