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阿里巴巴的B2B業務一直是其引以為傲的事業群,其中不乏江湖上流傳已久的“中國鐵軍”。作為集團首家上市事業群,在中國電子商務領域具有非凡的意義;慧聰網早在2003年就在香港創業板成功上市,目前估值150億;找鋼網,就在最近,拿到了由京西創投和中泰證券領投的11億元E輪融資。作為B2B2.0的開創者,找鋼網發了大財,催生了“找人物”的誕生。
B2B正朝著可預測的方向發展,未來似乎一片光明。阿里還能再創輝煌嗎?HC能破繭成蝶嗎?找鋼能延續神話嗎?所謂的三大B2B巨頭都有哪些模式?三種模式真的沒有漏洞嗎?
阿里的B2B戰略是“開放”
阿里巴巴集團在今年1月舉辦了B2B生態峰會,邀請了包括長榮物流、用友、四季青、五礦電商、民生銀行在內的眾多合作伙伴前來,強勢宣布阿里“回歸”B2B領域。其中,Alibaba.com和易通負責外貿業務,1688負責內貿業務。
據億邦動力網報道,阿里希望未來通過Alibaba.com和1688平臺連接所有B2B業務。以阿里3.2億投資五礦電商廉新義為例。合作后,阿里將五礦電商與1688業務對接。
阿里B2B事業群決策支持負責人鄭東表示,阿里的B2B戰略是開放合作,將阿里的線上能力提供給企業,讓賣家更好地找到買家,這是阿里巴巴最擅長的。
阿里B2B事業群金融部總經理李奪權表示,希望將阿里基礎設施大數據開放給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融資。
資深B2B研究人士向億邦動力網分析,阿里的B2B戰略是通過與長榮物流、用友ERP、五礦電商等同類公司合作,將積累的交易數據提供給中國銀行、平安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融資。阿里利用數據沉淀、支付體系等盈利。
阿里B2B是成功人士的驕傲?
據億邦動力網了解,阿里似乎對垂直電商并不感興趣,因為與慧聰網和找鋼網對垂直B2B的推崇有很大不同。阿里投資五礦旗下電子商務公司廉新義后,除了提供技術和平臺對接,什么也沒做。
上述資深B2B研究員分析,自營業務可以保證數據的安全,同時也可以避免商家刷單,所以供應鏈金融特別可行。阿里目前的B2B戰略有很多優勢,比如能夠快速整合資源,業務增長快,在原有行業基礎上轉型損失少。但阿里所謂的“開放生態”也有很多弊端:
第一,從C端的經驗來看,價格透明導致的商家之間為了品牌效應打價格戰的現象還是難以避免的。雖然大家對所謂的“砍掉中間環節”已經免疫很久了,但是有些傳統環節確實需要砍掉。阿里此舉可謂無視“供應鏈效率”這一當務之急,依然以價格促競爭。真的很難有多大成就。
第二,雖然B端價格敏感度強,但與C端不同,B端對安全、耐用等強關系的需求更強。如果阿里一味推進價格戰,未來平臺上只剩下兩種產品,品牌效應明顯的大商家和“一槍換一個地方”的小商家。
再次,如果1688和Alibaba.com的兩極分化像天貓和淘寶一樣嚴重,金融機構要警惕數據的有用性和可靠性。阿里巴巴的B2B戰略,看似完美,其實是勝利者的驕傲。
知情人問:“如果這種模式可行,那慧聰為什么要花大價錢買銀行?”
不久前,1688商家向億邦動力網爆料,稱目前商家普遍不愿意在1688上成交,因為在平臺上成交不僅很難“避稅”,而且其流量也能為品牌提供一定程度的影響力,目前還沒有看到任何優勢。10%的利潤率幾乎是線下的一半,還要時不時忍受平臺服務費上漲等因素。
HC,找鋼鐵投資,為什么?
據億邦動力網報道,2015年,多家B2B平臺融資金額達到10億元,紛紛進入天使投資領域。融資額高、戰略清晰的有兩家:Zhaogang.com和HC.com..其中,找鋼網投資了找油網等多家B2B垂直電商,獨立運營鋁行業B2B平臺找鋁網;慧聰網投資了化工B2B第五城、農村B2B Cm網、模具B2B中美國際等B2B垂直電商公司,獨立運營化工B2B買塑。不久前,慧聰網以9900萬元戰略投資上海鋼聯。
據悉,業內普遍認為,找鋼網、慧聰網進入投資領域,是為了通過投資規避風險。但實際情況未必如此。
慧聰網CEO姜國表示,2015年,慧聰網在資本市場融資近8億元,認購了內蒙古金谷農村商業銀行10%的股份,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同時表示慧聰網在天使投資、支付、金融方面的戰略意義非常重要。未來慧聰網將對垂直平臺零成本支付第三方,并給予10倍授信額度。
鋼網創始人王東也在公開場合表示,B2B平臺的天使投資是為了金融。
一位業內人士對億邦動力網表示,類似機構在國外已有先例。大公司設立財務部門,比如美國通用集團的GE Capital,專門做供應鏈金融的DHL Capital?;勐斒召弮让晒沤鸸绒r商行的意圖也類似。找鋼網與京東金融合作,為找鋼網及其旗下眾多垂直B2B平臺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以供應鏈金融為平臺盈利。
上述業內人士分析,這類貸款一般由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時間從幾天到幾個月不等,資金周轉速度較快。幾年內實現供應鏈金融年流水超百億也不是不可能。
第三方支付軟件對B端企業毫無意義?
某垂直B2B平臺創始人用億邦動力網分析說,慧聰網和迅鋼網雖然意圖相似,但其實本質上是不一樣的,各有各的問題。
從慧聰網的戰略來看,希望通過投資B2B垂直平臺,推動支付軟件和金融的發展。這些問題如下:
一、支付軟件對B端企業的意義?目前業內沒有定論。交易數據方面,票據足以讓平臺控制數據的真實性,自營業務本身具有風控功能;從運營經驗來看,由于B端企業往往是多人決策,可能會出現網上支付,但絕不是以支付軟件的形式。
第二,B端的第三方支付有很大的局限性。企業往往不會只采購一種商品。目前雖然有很多B端的第三方支付,但是沒有一家能夠一統江湖。這應該不是“補貼”就能解決的問題。從范圍上看,阿里的支付寶可能更有可能占領這個領域。
第三,第三方支付軟件對平臺的意義遠大于企業。如果B端企業使用第三方支付軟件,那么平臺就會有一個客觀的資金池。支付軟件、社交平臺、搜索平臺等互聯網基礎設施具有天然壟斷性,其價值是所有從業者有目共睹的。
第四,如果非要談第三方支付在B2B平臺的運用,那么跨界B2B可能會成為B2B軟件的破局之道。在這個領域,阿里已經占了先機,因為有合作伙伴提供通關、貨幣兌換等服務。
發現金融系統的鋼網是一個“劣勢”
據億邦動力網了解,目前與鋼網合作的金融機構中,除了平安銀行等金融機構外,還有京東金融、銅板街等。供應鏈金融比較重要的因素是:授信額度和利率?;勐斁W成為內蒙古金谷農商銀行單一最大股東后,可以拿到成本6%左右的供應鏈金融產品,授信額度自然不成問題。
某B2B平臺創始人透露,目前B2B平臺多與銀行、P2P平臺合作供應鏈金融項目。與銀行合作成本更低,但銀行相對保守,授信額度普遍較低;P2P平臺則相反。B2B平臺之所以和很多銀行合作,是為了給B端提供更多的授信額度。B2B平臺的成本約為10%~14%,B端企業的利率約為15~35%。
一位資深B2B研究員告訴億邦動力網,阿里的合作伙伴包括中國銀行和民生銀行,還有多家銀行在觀望。相信未來阿里提供的授信額度和利率可能比不上慧聰,但也不會成為其劣勢。
找鋼網在金融系統處于劣勢。據媒體報道,在雄牛資本的推動下,京東金融與找鋼網合作后,其成本約為9%,難以與慧聰的6%和阿里的直接對接銀行相匹配。同時,找鋼網作為初創企業,必然無法大規模獲得較為保守的銀行體系的認可。但這一不利因素可能會被京西創投控股(股東為北京發改委、首鋼集團、京煤集團等)改善。).
【版權提示】億邦動力網倡導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文存在版權問題,請將版權問題、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提供給run@ebrun.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