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奧米克隆席卷上海,這座擁有2500萬人口、全球最大港口的超級城市進入全球靜態管理階段。另一方面,上海企業還面臨著另一個考驗:生產中斷、庫存積壓、物流延遲...當曾經高速運轉的業務鏈條突然被叫停,自己照常履行的合同被迫違約,上海企業會面臨怎樣的壓力?
“如果封了20多天,那就真的全完了!”
4月19日,上海全球靜態管理的第15天,也是王剛(化名)供應鏈管理公司停牌的第27天。由于公司位于浦東新區,自3月23日起,王剛的公司一直處于關閉狀態,任何人不得進入。
上海的解封日期一直未定,王剛的業務無法正常開展?!拔覀兂隹诘呢浳?,無法給客戶出具提單,客戶也無法付款,國外也無法放貨,物流就卡在那里了……”
“目前還有幾艘貨輪沒有到達哨所。如果4月30日是啟封日期,那么受影響的貨物大概是幾百個標準集裝箱?!蓖鮿偞致运懔艘还P賬。一個集裝箱平均價值幾十萬左右,受影響的貨物至少會有2000萬到3000萬。
“我相信以后會有很多客人和我們打官司或者發生糾紛?!笨吹綆浊f的貨物無法順利執行,王剛有些擔心?!罢f白了,國外承認中國的關閉規定是不可抗力嗎?”
在疫情下,王剛公司的經歷并不獨特。大多數因疫情而毀約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擔憂:新冠肺炎疫情是“不可抗力”嗎?
不能簽發的提單
上海港是世界上重要的貿易港口。數據顯示,2021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4703.3萬標箱,連續12年位居世界第一。
發達的對外貿易也催生了數以萬計的進出口相關企業在上海扎根成長。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外貿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目前,上海的一些供應鏈管理公司正因為一張“未簽字的提單”而面臨嚴峻考驗。
海運提單是國際計算中最重要的單證之一,是證明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貨物已經由承運人收到或裝船,以及承運人保留交付貨物證據的單證。
一般來說,提單不僅是貨物的收據,也是所有權的憑證,還是合同成立的證明。因此,正本提單也可以被視為海上貿易中達成的最關鍵的單證。
考慮到正本提單在外貿中的重要性,一般來說,大多數供應鏈管理公司對其都有極其嚴格的管理措施。
“A公司的提單代表著我們公司出具的貨物證明。按道理,它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離開公司,放到私人手里?!蓖鮿偟墓疽灿蓄愃频臋C制,提單的簽發要經過三個部門的審核。
“3月底臨時停業后,公司不讓我們走,也沒人拿(提單)?!蓖鮿傆行o奈。在上海的疫情防控措施下,即使拿到了紙質提單,如何送到上海三個區,送到客戶手中,是一個幾乎無解的問題。
問題還不止于此,因為突然之間,王剛所在公司的美元賬戶和人民幣賬戶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難:前者因疫情無法進行線下交易,后者因沒有u盾無法確認交易金額。
以上種種都導致無法確認王剛公司手中提單的簽發。而物流業更是一馬當先。一旦無法簽發提單,后續的付款和交貨流程就無法正常進行。
和王剛面臨同樣問題的供應鏈經理不在少數,一種擔憂彌漫在行業內——疫情引發的違約會給企業帶來訴訟風險嗎?
外貿中的“不可抗力之憂”
疫情三年間,因疫情引發的合同違約案例數不勝數,大規模倒閉后往往會爆發此類事件。
廣東信達(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齊衛國告訴老虎財經,從廣州以往的經驗來看,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大部分企業在當年的3、4月份復工,同時也是因疫情“不可抗力”因素導致合同違約的訴訟高發期。
隨著上海疫情的逐漸好轉,一波訴訟正在醞釀或即將到來。在此之前,疫情是否屬于不可抗力,亟待厘清。
上海九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徐峰介紹,參照上海高院出臺的規定,如果企業確實受到疫情影響,可以認定為不可抗力因素。
4月10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修訂完成《新冠肺炎疫情案件適用法律系列問答(2022版)》,其中提到,疫情及其防控措施一般屬于法律規定的不可抗力。
但從適用范圍來看,上述規定僅限于內貿企業。多位業內人士對老虎財經表示,對于外貿而言,新冠肺炎疫情不可抗力的認定有討論空間。
“原則上,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算作不可抗力。只要國內企業及時通知并采取積極措施止損,防止損失擴大,那么這是沒有問題的?!饼R衛國說,但是“我不能對這部分世界使用不可抗力,也就是說我不能違約任何責任,也不用承擔風險。這是不可接受的?!?/p>
在外貿交易過程中,受貿易國合同簽訂規則、政策等因素影響,新冠肺炎疫情是否屬于“不可抗力”的認定更是五花八門。
“這要看合同是怎么簽的。在國際上,一些國家沒有將新冠肺炎疫情列入不可抗力,”齊衛國補充道。
這一點已經被很多外貿從業者所證明。一位經歷過2020年疫情關閉的出口商告訴老虎財經,2020年,一些國家不承認“疫情是不可抗力”。
據了解,在國際貿易過程中,貿促會經常作為第三方幫助國內企業出具英文疫情證明?!暗趪馐欠癖徽J可就是另一回事了”,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這樣的文件不具有很強的法律效力."
在多位律師看來,現階段外貿行業確實存在合同違約引發的訴訟風險?!白鹬貙Ψ降臋嗬?,訴訟是不可避免的?!倍辔宦蓭熞脖硎?,具體問題將視情況而定。一般來說,只要證據是“主觀上不愿意違約”,訴訟就有回旋的余地。
“形勢變化”的游戲
“2020年,中國貿促會做了解釋,就是說,對于國外的國際貨物,原則上不把新冠肺炎疫情視為不可抗力,”齊衛國說,他指的是外貿相關的規定,“但可以視為在一部合同法里規定的,特別是在民法典里,明確說有情勢變更?!?/p>
這可能會給疫情影響下的外貿企業帶來一些轉機。
華東政法大學法學院著名副研究員孫文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根據《民法典》的規定,情勢變更具有除合同解除之外的其他法律效力。
比如,在情況發生變化后,民法典鼓勵當事人通過協商、調解等各種非訴訟途徑找到理想的解決方案。從這個角度來看,與不可抗力相比,情勢變更有一個隱藏的含義——它更傾向于促進合同的繼續履行,而不是強行解除合同并判給賠償。
如今的外貿行業確實存在這樣的案例。
“雖然有些客戶不承認不可抗力,但我們從來沒有打過官司,”一位從事鋼材出口的國外貿易商告訴老虎財經,“因為無論他在國內哪里買鋼材,都運不出去。和客戶做一些讓步,客戶理解?!?/p>
外貿公司和物流供應鏈公司扮演的角色不同,面臨的風險點也不同。對于后者,一旦貨物交付違約,位于國外的收貨人可以向國內供應商索賠,國內供應商可以向物流方索賠。
對于此類事件,齊衛國表示,如果收貨人所在國不承認疫情為不可抗力,那么出口方確實會面臨賠償的風險?!暗话銇碚f,只要出口商盡力證明,賠償金額不會很多,可能就是延期的成本?!?/p>
至于出口商和供應鏈經理的關系,齊衛國認為要看他們簽合同時適用的條款?!叭绻菄鴥葪l款,那么肯定可以認定為不可抗力,無需承擔責任;如果外國條款適用,那么考慮情況的變化??隙ㄊ怯胸熑蔚?,但更多的是看雙方協商,金額不會很大?!?/p>
關于確定不可抗力的辯論
外貿行業面臨的問題是上海企業的縮影。疫情下,“不可抗力”成為企業現階段無法回避的關鍵問題之一。
不可抗力的確定不是“非此即彼”。隨著上海疫情控制政策的逐漸變化,“不可抗力”的認定也越來越復雜。
從廣州的司法實踐中,可以窺見一斑。疫情爆發以來,在廣州工作的齊衛國已經處理了幾起疫情引發的不可抗力案例。
2020年三四月,全國復工,廣州疫情引發的“不可抗力”相關案例激增。
“比如火車站附近的一些批發市場,因為打不開門,租戶兩三個月都打不開。這一塊很大(爭議金額)?!睋R衛國回憶,“但真正走司法程序的沒幾個,大部分都同意給合同一些延期空間,基本度過了危機?!?/p>
2021年6月,廣州疫情再次重演,但情況有變。
“如果這次你主張新冠肺炎疫情不可抗力,原則上法院不予支持。因為2020年4月底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如果在廣州主張新冠肺炎疫情屬于不可抗力,法院原則上不予支持,因為未達到那個程度?!?/p>
在齊衛國看來,上海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不同地區影響程度不同。雙方承擔過錯的比例以及對合同履行的影響程度需要具體分析。
“上海早期,浦東和浦西是分開堵的?,F階段法院可能不支持不可抗力;到4月初上海調控最嚴的時候,這個時候基本都是不可抗力;但如果今天有消息說上海部分工廠復工,可能就不能聲稱不可抗力不能生產或發貨了?!?/p>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上海已有多家上市公司部分復牌。據泰坦科技消息,從4月18日開始,泰坦科技上海倉庫18萬SKU的庫存恢復發貨(部分危險化學品除外)。由于疫情原因,國外客戶的發貨時間可能會比正常情況延長1~2天,上??蛻舨粫艿接绊?,公司會有自己的物流配送。疫情控制中的目的地地區暫時無法送達。
此外,據報道,SAIC等企業已經啟動復工復產壓力測試,復工復產已經在進行中。
除了企業情況的變化,上海各地區的管控政策也是“不可抗力”認定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齊衛國舉例說,如果是封閉控制區,控制是最嚴格的,企業根本無法經營。原則上可視為不可抗力。但是,如果是在其他地區,“假設是電影院,部分員工可以在辦公室工作。即使不能進行線下觀看,也仍然不適用不可抗力原則?!?/p>
某種程度上,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企業索賠不可抗力的難度越來越大。
不過,很多法律界人士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偟膩碚f,無論是合同法還是民法典,主流觀點都是盡可能保證合同的繼續履行。
“一般法院不會支持強硬解除合同并要求賠償。疫情過后,保證合同的正常履行也是修復經濟的保障之一?!饼R衛國補充道。
本文來自環球老虎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