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1.整個城市
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23.14億元,完成調整后預算(以下簡稱“完成預算”)的107.1%,比上年增長14.1%(以下簡稱“增長”);加上政府一般債務收入216.4億元和轉移性收入922.94億元,全市一般公共預算可用資金2862.48億元。
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44.42億元,完成預算的102.9%,增長11.6%;加上政府一般償債支出204.4億元和轉移支付支出713.66億元,總支出為2862.48億元。收支平衡,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
2.市政一級
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分享收入287.52億元,完成預算的99.6%,增長9.7%;加上政府一般債務收入216.4億元和轉移性收入769.47億元,市級一般公共預算可動用資金1273.39億元。
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32.9億元,完成預算的90.6%,增長18.5%;加上政府一般償債支出34.88億元和轉移支付支出805.61億元,總支出為1273.39億元。收支平衡,市級一般公共預算結余。
(二)政府基金預算的執行情況
1.整個城市
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594.59億元,完成預算的100.5%,負增長13.2%;加上政府專項債務收入379.97億元、上級轉移支付收入2.93億元、調入資金14.48億元、上年結轉資金452.11億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可用資金2444.08億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636.18億元,完成預算的85.7%,負增長1.4%;政府專項償債支出116.16億元;轉移資金213.4億元;結轉下年478.34億元。
2.市政一級
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895.81億元,完成預算的83.2%,負增長17.9%;加上政府專項債務收入379.97億元、上級轉移支付收入2.93億元、下級轉移支付收入24.45億元、上年結轉166.18億元、調入資金4.27億元,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內可用資金1473.61億元。
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60.98億元,完成預算的68.4%,增長9.2%;對區(縣、市)轉移支付支出525.26億元;轉移資金100億元;政府專項償債支出17.12億元;政府專項債務轉貸支出266.27億元;結轉到下一年度的203.98億元。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執行情況
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7.51億元,完成預算的97.7%;加上上年結轉2.08億元和上級轉移支付收入0.05億元,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可動用資金19.64億元。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2.78億元,完成預算的91.8%;轉移資金6.43億元;結轉下一年度,4300萬元。
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2.25億元,完成預算的103.7%;加上上年結轉1.75億元和上級轉移支付收入0.05億元,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可動用資金14.05億元。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0.02億元,為預算的100%;轉移資金3.67億元;對區(縣、市)轉移支付支出0.5億元;3100萬元結轉下年。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執行情況
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480億元,完成預算的99.5%;上年結轉588.64億元。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401.01億元,完成預算的102.7%;667.63億元結轉下年。
市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197.1億元,完成預算的91.7%。去年結轉372.69億元。市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159.14億元,完成預算的99.8%;結轉到下一年度的410.65億元。
(五)市人大預算決議執行情況及其他相關信息。
增強財政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大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到位,全年新增減稅降費198億元。二是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圍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市級財政支出31.8億元,主要支持建設現代經濟體系,促進產業基礎升級和產業鏈現代化。三是支持推動科技自強自立。建立健全財政科技經費穩定增長機制,全市科技經費支出增長16.6%。第四, 大力實施數字經濟。市級財政支出4.7億元支持實施數字經濟提質增效行動,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
增強財政政策性資金保障重大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的能力。一是全面實施集中財力辦大事的財政政策體系改革。制定出臺基本公共服務、城市建設維護等5個重點領域7個方面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支持城市能級提升。第二,積極申報政府債券基金。全年新發行國債301億元, 增長了16.7%。三是強化重大項目經費保障。市財政加大統籌資金投入,籌集162億元支持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四是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牽引和資金撬動作用。迭代升級“微貸通”保單工具,推出“匯通”和“速貸通”保單融資擔保產品,服務超7000戶。創新“財政+保險”機制,設立公共衛生應急保險,運用市場工具平滑跨期財政支出,提高財政適應公共風險的能力。
不斷改善和增進民生福祉,積極推進共同富裕首城建設。一是支持常態化疫情防控。及時足額保障疫情防控經費,2021年,全市各級財政累計投入疫情防控經費25億元。二是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梳理91項基本民生政策到戶,統一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生活保障等6項基本民生支出保障標準,惠及42萬人。三是支持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則, 全市教育支出284.4億元。四是支持災后重建。市財政緊急下撥救災補助資金2.5億元,爭取中央救災資金1.4億元,支持臺風“煙花”、“燦都”災后恢復重建。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推進城鄉發展深度融合。一是推動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市投入16.5億元,繼續幫助對口地區鞏固和擴大扶貧成果。二是支持農業提質增效。加大對農村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市財政增加1億元支持實施“4566”農村產業振興行動,培育壯大農業經營主體和農區市政公用品牌。三是支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我們將加強生態環境的全面保護, 支持實施山水林田湖海生態修復工程,深化清水行動。爭取世界銀行1.5億美元貸款,推進寧波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分類項目,為實施雙碳戰略探索寧波經驗。
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繼續深化金融管理體制改革。一是全面推進金融數字化改革。全市首次統一應用“智慧財政”系統編制2022年預算。二是規范直接融資機制的實施。擴大納入直補機制的地方配套資金范圍,細化資金分配、使用管理、監督檢查等工作。三是全面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對新政策和項目進行全面的前期績效評估,擴大績效評估范圍, 加強績效結果的應用。四是堅決落實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的要求。制定出臺建立厲行節約長效機制堅持過緊日子的實施意見,落實政府過緊日子的要求。五是規范政府債務管理。加強政府專項債券舉借、使用、管理和償還全過程管理,嚴格執行專項債券資金投資領域禁止類項目清單等制度,抓好化解債務風險隱患工作。六是深入推進財政法治建設。依法全面履行財政職能,加強重點領域財政立法和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推進財政工作科學化、 民主和基于規則的重大財務決策。
二。2022年預算草案
(1)2022年一般公共預算草案
1.整個城市
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43.66億元,增長7%;加上政府一般債務收入159.47億元和轉移性收入693.29億元,全市一般公共預算可用資金2696.42億元。
擬安排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139.34億元,增長10%;加上預備費27.35億元,政府一般償債支出153.47億元,轉移支出376.26億元,總支出為2696.42億元。收支平衡,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
2.市政一級
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共享收入307.68億元,增長7%;加上政府一般債務收入159.47億元和轉移性收入614.47億元,市級一般公共預算可動用資金為1081.62億元。
擬安排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92.72億元,增長13.8%;加上預備費7億元,政府一般償債支出32.82億元,轉移支出549.08億元,總支出1081.62億元。收支平衡,市級一般公共預算結余。
(二)2022年政府性基金預算草案
1.整個城市
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414.47億元,負增長11.3%;加上政府專項債務收入216.28億元和轉移性收入496.9億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可用資金為2127.65億元。
擬安排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712.76億元,增長4.7%;轉移資金10.86億元;政府專項償債支出104.3億元;年末結轉299.73億元。
2.市政一級
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021.54億元,增長14%;加上地方政府專項債務收入216.28億元和轉移性收入227.47億元,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可動用資金為1465.29億元。
擬安排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546.44億元,增長51.4%;市對區(縣、市)轉移支付607.3億元;政府專項償債支出33.68億元;政府專項債務轉貸支出167.13億元;年末結轉110.74億元。
(三)2022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草案
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5.62億元,增長46.3%;加上上年結轉0.43億元和上級轉移支付收入0.03億元,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可動用資金為26.08億元。擬安排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6.8億元,增長31.4%;轉移資金9.28億元。收支平衡,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保持平衡。
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5.63億元,增長27.6%;加上上年結轉0.31億元和上級轉移支付收入0.3億元,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可動用資金15.97億元。擬安排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1.25億元,增長12.3%;轉移資金4.69億元;對區(縣、市)轉移支付支出0.3億元。收支平衡,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平衡。
(4)2022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草案。
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505.87億元,增長5.4%;去年結轉667.63億元。擬安排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427.75億元,增長6.7%;結轉下年745.75億元。
市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385.27億元,同口徑增長6.8%;去年結轉618.52億元。擬安排市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311.66億元,增長6.5%;692.13億元結轉下年。
三是做好2022年預算執行工作
(一)加強統籌規劃,努力推動財政政策提高效率。對標中央政策,結合寧波實際,把握政策機遇,加大創新力度,打好政策組合拳,全面提高政策實效。精心組織實施減稅降費,加強政策宣傳,簡化辦理手續,幫助市場主體充分利用稅費支持政策。加強部門和單位收支管理,完善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調整盤活機制,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加強財政、金融和產業政策的銜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完善政府投資項目的支持方式, 建立向國有企業注資、促進國有資產增長、再運營國有資本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借助財政政策實現“穩”與“進”。
(2)深化改革,探索促進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發揮集中財力辦大事的財政政策體系優勢,適度強化市級統籌跨區域事務的職責,逐步強化財政撥款在“擴中”“降中”的調節功能。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優化轉移支付結構,增強轉移支付準確性,促進區域均衡協調發展。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上,盡最大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探索建立目標明確、步驟清晰、水平合理、保障充分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標準體系,構建“錢隨人走”的系統集成體系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3)規范管理,確保財政資金使用更加準確。繼續深化數字財政改革,運用“智慧財政”將財政資金轉移支付直接機制延伸到市以下,確保資金精準高效分配到受益對象和項目單位,增強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施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好項目前期規劃和儲備,完善項目預算年度安排機制,促進跨年度預算平衡。加強專項債券項目的儲備和前期工作,合理加快使用進度,加強對債券資金使用的事中和事后監管,更好發揮拉動投資的作用。以績效為導向,完善績效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 加強區(縣、市)財政管理綜合績效評價,將績效管理結果作為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
(4)加強監管,構建全方位金融風險防控體系。統籌發展與安全,實施地方政府綜合承載能力評估應用,嚴格加大重大投資項目和重大政策預評估力度,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加,統籌各類資金資源妥善化解存量隱性債務。建立縣區財政運行監控和平衡轉移支付穩定增長機制,堅持“三包”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地位,促進更多財力下沉,保障基層財政平穩運行。加強社會保障基金的風險管控,建立健全多渠道的社會保障風險準備金籌資機制。嚴格的財務紀律, 組織開展金融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強化金融監管,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體系,促進金融監管與其他監管的協調。進一步提高財政透明度,推進預決算公開和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