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安徽省出臺《安徽省材料與新材料產業“十五”發展規劃》,明確了材料產業發展升級方向。其中,鋼鐵作為材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被列為“十四五”發展的重點。
“十三五”成就
關鍵詞:去產能、總量控制、結構調整、促轉型、增效益
鋼產量:3608萬噸,比2015年增長8.2%;
產能退出:退出生鐵224萬噸、粗鋼302萬噸,取締“地條鋼”330萬噸;置換拆除7座具有生鐵生產能力的鑄造用小高爐;
兼并重組:寶武集團、馬鋼集團重組成功,引入民間資本盤活潞安鋼鐵控股公司。
創新技術:高鐵車軸(輪對)鋼、超低溫韌性Q420熱軋H型鋼等一批創新成果得到試用或投入使用。
“十四五”規劃的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2025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成效,形成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更加合理、智能化水平高、綠色低碳的發展格局;力爭新材料產業規模翻番,產值突破1萬億元。
具體目標:
產能規模越來越合理。到2025年,鋼鐵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狀況得到有效緩解,低效落后產能實現騰退,產能利用率進一步提高。
產業結構顯著優化。到2025年,材料工業產業布局更加合理,傳統大宗材料質量一致性、穩定性和標準化水平顯著提高。
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大型和骨干企業的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基本實現數字化轉型。
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全面落實“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目標,全面落實鋼鐵等現有超低排放標準。
“十四五”規劃的主要任務
1、優化產業結構,不新增產能。
大方向:嚴格執行鋼鐵等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和相關投資規定,防止產能過剩行業無序發展,防止“地條鋼”死灰復燃。
鼓勵鋼鐵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落實短流程煉鋼產能等量置換支持政策;鼓勵具有廢鋼、電價、市場等優勢的高爐-轉爐長流程鋼鐵企業轉型發展電爐短流程煉鋼。
具體措施:
完善化解產能過剩長效機制,嚴禁違法違規新增產能項目。
鼓勵發展電爐煉鋼,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周邊布局符合節能環保和技術標準規范要求的中小型電爐鋼企業,生產滿足區域市場需求的產品,協調城市及周邊地區的廢棄物消費。
支持鋼鐵冶煉現有企業通過產能置換實現行業合理經濟規模。
符合現有城市鋼廠超低排放要求的企業原則上不得搬遷、關閉、停止;鼓勵有條件的高爐、轉爐長流程企業改造和發展電爐短流程煉鋼。
支持馬鞍山、六安、宣城精品鋼、特鋼基地建設。
2.升級產品結構,提升品牌品質。
大方向:鋼鐵工業將向輕量化、節材、安全、耐腐蝕方向進一步提高通用材料供應水平和特種材料保障能力,重點發展高/超高強度材料、高溫高壓材料、低溫材料、高耐腐蝕材料等優質鋼材;提高關鍵工藝過程的控制水平,促進產品質量的穩步提升。
鋼鐵行業產品結構升級方向:建筑用鋼、高速車輪、車軸、轉向架和車體用鋼、新一代高強度汽車用鋼、高磁感高級無取向硅鋼、熱沖壓用涂層鋼板、高性能彈簧鋼、排氣管用不銹鋼等。、設備用超高強度耐磨鋼、超高性能軸承鋼、齒輪鋼、彈簧鋼、傳動軸用超高強度鋼、高韌性非調質鋼、高強度緊固件鋼等。能源設備用超低溫壓力容器鋼板、高合金石化管、高強度耐腐蝕油井管等。
3.加快數據賦能,推進智能制造。
大方向:加快智能數據轉型,鼓勵大企業搭建集團內聯網合作平臺,鼓勵“鏈主”企業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產業鏈和供應鏈的融合。
具體措施:
實施鋼鐵企業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程,拓展智能制造在鋼鐵生產、質量控制、能源環保、物流管理等相關方面的集成應用,提升關鍵生產線數字化能力和關鍵設備智能化水平,建設全流程智能鋼廠。
依托龍頭企業推進多基地協同制造,實現工業互聯網框架下的全產業鏈優化。建立智能裝備遠程運維服務平臺,推進人工智能在產品質量提升和缺陷檢測、生產過程優化、設備故障預測和診斷等關鍵環節的應用。
4.推進低碳減排,實現綠色發展。
大方向:推進綠色轉型,推廣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產安全的綠色工藝、技術和裝備,提升行業綠色制造水平。推動綠色產品發展,建立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建設綠色供應鏈,構建綠色低碳材料產業體系。
具體措施:
全面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加快推廣高參數干熄焦發電、燒結余熱回收利用、能源管控中心升級改造、燒結/焦爐煙氣循環、燒結機頭煙氣多種污染物協同處理、焦爐煙氣高效脫硫脫硝、高爐爐頂均壓煤氣回收、雙蓄熱加熱爐反吹、無組織智能管控一體化、焦化酚氰廢水深度處理回用等技術。
加快鋼鐵企業副產煤氣高參數發電機組升級改造,推廣焦爐立管余熱回收利用和回火聯產技術。
豎爐燒結顯熱回收利用示范推廣、高爐煤氣精脫硫、熱風爐和加熱爐低氮燃燒、電爐二惡英防治、鋼渣熱燜濕煙氣處理、高鹽廢水零排放、氫氣直接還原鐵、鋼鐵碳排放數據智能采集清理技術等。
“十四五”時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動能的關鍵時期,這對鋼鐵企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今年2月,三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推動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也明確指出了“十四五”時期鋼鐵工業的具體發展目標,確定了鋼鐵工業的四大基本原則:堅持創新發展、堅持總量控制、堅持綠色低碳、堅持統籌協調,這與安徽省這次發布的規劃不謀而合。我相信,在各級政府和各大鋼鐵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未來的中國鋼鐵工業一定會